字體大小:

請勿錯過厭食症的最佳治療時機

厭食症是先進國家的年輕女性十分流行的精神心理疾患,在台灣也越來越常見,患者的體重極度低下(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原本身體健康的人,身體質量指數BMI小於17.5Kg/m2的人就應該懷疑可能有厭食症,正常人的BMI應為18.5~24.9 Kg/m2),有的甚至低到身體質量指數低於10 Kg/m2的極端值。

圖片來源:by marin from FreeDigitalPhotos.net

厭食症的死亡率平均高達10%,即使沒有致死,患者也常會合併骨質疏鬆、腸胃機能失調、全身倦怠、水腫、以、憂鬱症甚至自殺等身心問題。許多個案也因此輟學、無法工作,失去生活的功能。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與內科主治醫師陳冠宇博士,十九年前自德國修習心身醫學歸國後,於松德院區(以前的市立療養院)開設飲食疾患特別門診,迄今已看過超過上千位飲食問題的個案,其中厭食症大約佔五分之一,可見國內有關問題的嚴重度也不容輕視。

根據我國的健保資料發現,許多厭食症患者經常被延遲診斷,在看過小兒科或內科、家醫科、中醫、腸胃科與內分泌科醫師等專家,甚至已經看過精神科醫師後,但就是沒有針對體重過輕的現象給予正確的診斷。

陳冠宇指出,厭食症沒有特效藥物治療,最佳的治療就是在家屬或是專業人員協助下,在受監督情境裡規則足量、適量進食,等體重恢復到正常水準之後,持續進行心理治療,改善部份個性的特點以減少未來復發,或者發生其他的心理精神疾患。

記者會中將呈現兩個個案以說明早期治療的重要性,厭食可以變成慢性的生活習慣,若已經慢性化,治療成效會減低,治癒所需時間精力也會大大提高。陳冠宇呼籲所有家中有小孩(女孩佔大多數)因為怕胖拒食而體重明顯降低的父母應提高警覺,並及早鼓勵孩子就醫,以免造成慢性化的遺憾。
本文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 陳冠宇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