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兒童早期療育成果佳 「我不要」小子變陽光男孩

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於6月27日(六)上午9:30,在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7樓大會堂(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二段242號7樓)舉行「幸福種子・勇敢起飛」第一家族聯合畢業典禮,歡送在本會接受早期療育的38名發展遲緩及身心障礙幼兒進入國小或幼兒園就讀,展開人生下一個學習階段。畢業生上台接下人生第一張畢業證書,還準備了精采的演出,當台下的家長看到寶貝們化身可愛的螃蟹、小魚、兔子、貓熊、大象等動物,都讚嘆孩子們的進步值得欣慰。

發展遲緩兒或多重障礙幼兒因為先天的限制,在學習的路程上比一般幼兒辛苦,一般幼兒在幼稚園開口唱歌,遲緩兒在教室裡練習發聲、學講話;一般幼兒在學跳舞,遲緩兒在教室裡練習站立;一般幼兒很早就自己吃飯,遲緩兒練習拿湯匙要花數個月至半年時間;一般幼兒在教室健步如飛,遲緩兒使用梯背架練習走幾公尺的路要花半天時間。

為了幫助學員進行療育,第一社福由物理、職能、語言治療師及教保員組成專業團隊,依每位幼兒的情況訂定訓練計畫,像是針對腦性麻痺幼兒,從國外引進「引導式教育」,透過特殊傢俱、輔具和活潑有趣的音樂等,將復健和特殊教育整合,以遊戲、唱歌的方式引導,學員常常不知不覺中,在輕鬆愉快的日常情境中,自然而然的達到復健功效。第一社福表示,早療初期,孩子從完全不能控制自己、每天因疼痛而大哭,慢慢的進步到雙腳有力氣可以扶站、願意主動學習,找回對身體的控制權,這樣的進步,不但學員的自信心大幅提升,也鼓舞了協助療育課程的老師們。

今年38位畢業生中,19位入國小,19位入幼兒園;其中14名幼兒因學習及成長狀況良好可就讀普通班級,另外24位進入特幼班、資源班或特教班就讀。為了協助幼兒順利進入國小或幼兒園就讀,第一社福基金會設計轉銜服務,包括安排到幼兒園融合教育、加強書寫及閱讀練習、個人獨立自理準備、社交技巧、並協助家長參觀國小,透過座談了解小學教育方式,並為學生備好學習輔具,提供完整學習記錄等,給未來學校老師教學參考;畢業後亦持續追蹤輔導,減輕家長們的憂慮。第一社福基金會執行長賴美智表示,透過畢業典禮發表學員經過早期療育課程的成效,讓社會大眾關注「早期療育」的重要性,根據統計,發展遲緩兒在3歲前接受早療,療效是3歲後的10倍。因此建議家長要關心幼兒發展歷程,及早發現及早解決。

賴美智說,每一位小小畢業生就像小龍一樣,靠著自己的努力,在家人的支持陪伴及早期療育專業服務下,迎向新一階段學習旅程,老師們雖然擔心孩子們的未來,但誠如這次畢業典禮的主題,還是要放手讓孩子勇敢起飛,第一社福會是孩子們永遠的娘家。

個案故事:早療改變他 從「我不要」小子變陽光男孩

小龍今年五歲,是腦性麻痺幼兒,進第一做早療已經三年了,老師說小龍因為生活經驗少、很怕生,第一次到教室,看到不認識的老師跟同學,簡直嚇壞了,因為一進班就哭,老師只好讓他在教室外面看,老師也發現小龍對媽媽的依賴感重,分離焦慮感也重,只要沒看到媽媽就會開始哭著找媽媽,經過老師與媽媽討論因應解決小龍的分離焦慮感的策略,取材他熟悉的或喜歡的事物,採循序漸進方式讓小龍可以慢慢接受媽媽暫時離開,比如,他很喜歡看「康熙來了」,老師會放片頭曲並讓他數數,讓他知道片頭曲一結束,就可以看到媽媽了,老師說,數數是讓他轉移注意力,而影片有時間長度,他知道忍耐幾分鐘後,媽媽就會出現。這樣經過一年多,小龍可以開心跟媽媽說掰掰,不再哭哭啼啼上演十八相送。

小龍的療育課程是透過物理、職能、語言治療師及教保員、社工組成專業團隊的合作,尤其是針對腦性麻痺幼兒,在國外引進「引導式教育」,透過特殊傢俱、輔具和活潑有趣的音樂等,將復健和特殊教育整合,以遊戲、唱歌的方式引導,讓小龍慢慢投入中心的訓練活動,像是老師知道小龍特別喜歡巧虎,老師也會將巧虎影片融合在教學活動中,小龍常常在不知不覺中的日常情境中,自然而然的達到復健功效,小龍剛來時只會講簡單句,尤其最會講「我不要」,透過語言治療、溝通課程反覆練習,小龍從字彙、片語,進步到簡單句、複雜句,現在還能跟老師聊天、開玩笑,老師笑著說,小龍最大進步是變得會關心同學、老師,因為以前小龍對老師、同學的狀況都沒反應,甚至有人在面前跌倒,小龍還是沒反應,現在「我不要」小子已經變身陽光暖男,也會主動關心別人了。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