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年節暴飲暴食,腸胃拉警報!

40歲的雄大,平時腸胃功能差,容易感到消化不良,過年期間不懂得節制飲食,從年夜飯起餐餐大吃大喝,親友間聚餐也過量飲酒,酒足飯飽後貪吃的嘴也沒停下來,邊看電視配糖果嗑瓜子,短短三天時間肚子鼓的像顆球,腹痛、噁心嘔吐、腹瀉等一系列的腸胃不適症狀便相繼出現。

圖片來源:by Ohmega1982 from FreeDigitalPhotos.net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吳勇璋表示,依過去急診統計,往年最常見的年節就醫問題之一便是急性腸胃炎,肆無忌憚的進食是此疾病成因之一。

若未發生上吐下瀉的腸胃炎,吃下肚的佳餚美食經消化代謝後,會形成脂肪堆積人體內,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調查發現,國人過年平均可以胖1.5公斤到2公斤,腰圍也相應增加。對於處在代謝症候群邊緣的民眾來說,年節過量飲食無疑是致病的最後一根稻草。原本就有腸胃道功能差的民眾,更要小心在飲酒過量後,引發急性胰臟炎。原本在膽囊有結石或瘜肉的患者,在進食油膩食物後,容易引起急性膽囊炎。

吳勇璋說明,過年期間的感冒也常合併腸胃道症狀,飲食過量後,損傷脾胃的運化機能,使得原本要從脾胃生成的正氣,不能順暢送到肌表來防衛人體,讓人容易感冒。這類感冒除了原有的上呼吸道症狀外,還會出現頭頸部僵硬疼痛、頭暈、背部怕冷、胸悶壓迫感等,以及胃口變差、噁心感、排便不成形或解便不暢等腸胃道症狀。

中醫典籍《黃帝內經》即有注意飲食的記載。《黃帝內經》提出飲食養生的基本原則是「食飲有節」,也就是進食及飲水要有一定的節制和原則,因為飲食對人體五臟有「養」和「傷」的雙重作用。又內經云「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如果違背「食飲有節」的原則,養成各種不當的飲食習慣,如五味偏嗜,飲食過量,饑飽無常,寒熱不調等,就會導致各種因飲食傷身造成的腸胃疾病。

吳勇璋針對年節過度飲食,造成腸胃不適症狀輕微的人,可運用中藥材及穴道按摩來解除腸胃脹氣困擾,達到調理腸胃、消食化積作用。

◎茶飲藥材組成:紫蘇葉6克、生薑1片、陳皮10克、山楂10克。

* 製作方法:將上述材料用1公升水煮沸,靜置15分鐘後,去除藥渣後做茶飲飲用。

* 作用:紫蘇葉、生薑屬辛溫,能發汗解表,理氣降逆,此外,紫蘇還能解魚蟹毒,陳皮能理氣開胃,山楂消食化積。

* 有消化道潰瘍者須注意,山楂可能會加重消化道潰瘍症狀,此類民眾可以把山楂改為炒麥芽。

◎穴道按摩部分,脹氣時可按摩液門穴與陷谷穴,平時腸胃保健可按摩足三里穴。

* 液門穴:手背第4∼5指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 陷谷穴:足背第2∼3跖骨間凹陷如谷處。
* 按摩方法:

1. 液門穴在手掌的指蹼間,先用指甲輕微揣切後,拉著穴道外層的皮膚輕微往手指末端拉扯滑動。

2. 陷谷穴在足背,同樣先用指甲輕微揣切後,再用手指抵著穴道上的皮膚往腳趾末端推出。

3. 足三里穴位在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外側一橫指處。對於飯後久坐,腸胃感到不消化的患者可以按摩。

上述提供方法可在腸胃症狀初起,症狀較輕微時使用。若症狀較嚴重,有腹痛、嘔吐、腹瀉、發燒、呼吸喘促等症狀,則須由專業醫師給予治療。吳勇璋再次呼籲民眾要適量飲食、少吃過甜或過度油膩食物、不吃隔夜菜、減少熬夜、飯後多走動散步,預祝各位有個健康輕鬆的年節假期。
本文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 吳勇璋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