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痛經緩解需辯證

痛經是月經前後,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的病症,給生活與工作帶來相當的不便。痛經嚴重的會噁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是痛暈過去。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情志問題、月經期間受寒、身體虛弱與衝任不調等等都會產生痛經的問題,需要好好的調理。現在以常見的證型,如氣滯血瘀、寒濕凝滯、氣血虛弱和肝腎不足,來探討調理的方法。

氣滯血瘀是痛經最常見的類型,症狀是經來小腹脹痛拒按,經量少而不暢,色紫黯有血塊,血塊排出後痛感明顯減少,常伴有經前胸脅脹痛,舌質紫暗有瘀點的問題。調理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行氣化瘀,用當歸、川芎、桃仁、牡丹皮、延胡索等行氣化瘀。若要食療,可取紅花兩錢,加入黑豆一兩、黑糖一兩,煮黑豆至爛熟即可飲用,有滋補肝腎,活血行經的作用。另外用雞蛋兩個,同川芎三錢同煮,待蛋熟之後,加入米酒適量,吃蛋飲湯,功能滋補、行氣、活血。

寒溼凝滯是寒溼同在,症狀有寒與溼的症狀,如經來小腹疼痛,畏寒喜暖,得熱則舒,便溏腹瀉,舌苔白膩,常用小茴香、乾薑、延胡索、肉桂、蒲黃等活血化瘀、溫經止痛。食療可用豬肚四兩加上白米一兩,附子與川椒各一錢,微火煮至豬肚爛熟,食肉喝湯,功能溫經散寒止痛。或用生薑五錢、艾葉三錢,加上雞蛋兩個同煮,趁熱飲湯吃蛋,同樣可達到溫經散寒止痛的目的。

如氣血比較弱,平時就容易精神倦怠,臉色蒼白,再加上經來小腹隱隱作痛,月經量少,可用熟地黃、川芎、人參、當歸、黃耆等補氣補血;或用黃耆三兩,紅花兩錢,加上一隻烏骨雞,煮至雞爛熟,加鹽調味,吃雞喝湯,功能益氣養血調經。

肝腎比較虧虛的人,平時就容易頭暈耳鳴,腰酸肢軟,經來小腹隱隱作痛,可用 阿膠、當歸、白芍、山茱萸、巴戟天等補腎調肝,在食療上,可用枸杞二兩墩兔肉半斤,文火燉熟,用鹽調味,飲湯吃肉;或用鼈甲一兩半加上白鴿1隻,加薑、蔥、鹽、酒,飲湯吃肉。以上兩者皆有補益肝腎,調補衝任的作用。

痛經還是需要調理,若放任不管,嚴重的可能惡化成子宮內膜異位,所以還是需要用點心讓身體健康狀況改善。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本文作者: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