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兒童心理治療 改善衝動行為

小寶來自一個單親家庭,母親很早就過世,他從小跟父親一起生活,由於缺乏管教,常會出現許多衝動行為,造成學校與生活上的困擾,因此被轉介來接受心理治療,希望能減少小寶的問題行為,幫助他逐漸適應生活。

當時,學校老師是這麼形容小寶的:「此生行為失序,缺乏道德心,不知悔改,往後會成為社會問題!」對於一個才上國小三年級的孩子,這樣的評語著實令人傻眼,也讓人不禁疑惑:他的生活究竟出了什麼問題,以致造成這幅模樣?

在經過初步的認識與建立關係之後,心理治療師逐漸了解小寶的成長背景與生活困境,原來他在國小三年級以前,一直在外遊蕩,後來因為偷東西被抓,才開始上學,也逐漸開始正規的生活。但因過去「野」慣了,小寶實在不知道要如何適應正規的生活,也不知如何與人互動,以致問題層出不窮。

在協助小寶的過程中,他的繪畫作品常會出現家的象徵,也會在遊戲中提到家與母親,藉由與心理治療師的互動,他逐漸去修補與母親的依附關係,慢慢地,小寶的衝動行為減少了,開始主動跟身旁的師長打招呼,也會主動問候別人,行為上的明顯改變,讓身旁的人都感到驚訝。

要進入這種所謂的陪伴歷程並不容易,需要經過一段彼此信任考驗與耐力賽的痛苦歷程。小寶在這段過程中,不斷測試心理治療師可以承接情緒與壓力的程度為何,當治療師可以承接的愈多,他愈可以在陪伴空間裡,自在地發展依附關係,建立安全的信任經驗,進而深刻體驗、學習情緒調適與人際互動。

學者曾指出,在危險的情境下,孩子會對主要照顧者出現安全依附行為,這是為了去情境中探索、去體驗安全感、以及擁有「感覺安全」的認定。在陪伴孩子成長的歷程中,展現身為父親與母親的典範,在互動中建立與體驗安全依附的親密關係,對於孩子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此外,願意分享自己的情緒感受,也是陪伴孩子成長時非常重要的事,如此才能建立起真誠與貼近的關係。對於孩子們來說,大人犯錯是一種示範,也讓他們知道,自己是被允許犯錯的,這有助於避免性格的極端發展,同時也使親子關係更為真實與真誠。

沒有人天生就是稱職的父母,陪伴孩子成長是一門需要學習的功課,如果孩子的成長出現問題,務必要尋求專業的協助,好讓他們的發展及早步上正軌。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