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惱人的痛風

台灣是個痛風王國,保守估計大於20歲的男性平均每30人就有一人嚐過它的苦頭,罹病率遠高於鄰近的日本和中國大陸。至於它為何惱人,則源於它好像斷不了根,來去不歇,似乎永難根治。

先來談談痛風是什麼?它是因普呤代謝失調,導致尿酸過高所引起的關節炎。好發於膝蓋以下的小關節,呈游走型態。最典型的發作是前晚享用大餐,翌晨卻發現腳腫痛到難以下床,只要痛過一次,保證永生難忘。

臨床上,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期是高尿酸期,平均來說男性每一百西西血液,尿酸值大於七毫克,女性大於六毫克便屬於高尿酸。這種情形,通常被發現於健康檢查時,過去認為尿酸偏高,只要關節不疼,便可置之不理。但近來的追蹤統計發現,長期處於高尿酸中,有較高的機會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因此不可小看高尿酸血症。第二期是所謂的急性期,這是促使病人就醫的最主要因素。除了已知的尿酸偏高容易發作外,通常還可以追溯到一些誘因,如:暴飲暴食、外傷、感染、突然變更藥物劑量,或投予影響尿酸代謝的藥物等。遺憾的是,患者往往在急性期發作過後便消失蹤影,等下次再出現,又是另一個急性發作。因此而錯失適當治療。第三期是間歇期,此時關節不痛但尿酸偏高,正是投與藥物治療,避免復發的黃金時期,然而鮮少有患者於此時主動就醫,至為可惜。最後是痛風石期,也就是所謂的慢性期,望文生義,不難理解,一旦痛風石形成,痛風就要跟你成為好朋友。這個時期,臨床上大概只有大痛和小痛的差別了,既然無法免除疼痛,那治療與否有何差異?當然有啦!適當的治療除了減緩疼痛,還可避免新的痛風石產生。相對的,放任不理,賠上的可能就是你的內臟器官,如慢性腎衰竭。

痛風該如何治療呢?一般人都很忌諱吃藥,但藥物並非唯一選項,痛風如今已被視為代謝症候群的一員,常跟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及肥胖相提並論。因此治療痛風的同時,也應一併處理上列問題,才能畢其功於一役。至於藥物治療要特別提醒的是,一般的消炎止痛藥隨著疼痛的緩解,可以停止使用。但降尿酸藥物,一旦開始服用千萬要遵從醫囑,規則服藥。否則吃吃停停,反而更容易發作,徒增消炎止痛劑的使用量。

至於痛風的病人,該怎麼吃呢?過於繁瑣的項目,因人而異,需要個別諮詢。在此僅提供兩大原則:其一-忌酒,酒精會阻撓尿酸的排泄,也會讓降尿酸藥物的療效打折扣,因此切忌。其二-攝取充足的水份,在沒有特殊限水的情況下,建議每天攝取2500cc至3000cc的水份,因為尿酸是經由腎臟代謝,隨著尿液排出體外,維持足夠的尿液是預防痛風的不二法門,因此更要切記。
痛風是可以治療的疾病,希望透過以上的介紹,能減輕你的煩惱。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