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秋冬卯起來補 轉大人別成恨天高 生長痛?關節痛? 停看聽!

「這裡痛、那裏也痛」…生長發育期的孩子,常嚷著手腳關節痛,家長應仔細觀察、切勿輕忽,更別急著以「補」為上策,當心轉大人不成,恐成恨天高!台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楊曜旭指出,自體免疫疾病「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患者手、腳關節疼痛症狀,常被家長當成轉大人的「生長痛」,或誤以為是運動傷害。若錯失黃金治療期,恐讓關節持續發炎、破壞,嚴重會影響發育、關節變形,甚至致殘等風險。

楊曜旭醫師呼籲,孩子若出現莫名的慢性手腳、膝蓋等關節紅腫疼痛,早晨特別僵硬,甚至賴床、不想玩耍,超過兩周仍不見好轉,應至大醫院尋求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進行鑑別診斷。

楊曜旭醫師亦提醒,入秋進入食補的季節,這類病患應避免人參、靈芝等食補,以免過度刺激免疫系統,造成病情惡化。

國中陽光男 突成蘿蔔手 眼睛紅如小白兔
一名國中男同學喜歡打籃球,日前突然手指感覺到紅、腫、痛,原本可靈巧運球的手指,卻紅、腫、熱、痛,家長形容外觀如同蘿蔔手、甜不辣,連眼睛也又紅又痛。爸媽起初以為孩子是運動傷害,但休息一段時間仍未好轉,讓家長緊張不已,帶孩子輾轉到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就醫,才確認是罹患「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合併葡萄膜炎。經治療後,症狀逐漸控制、消失。家人不可置信:「為何年紀輕輕的國中生,會得到老年人罹患的關節炎?」


台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楊曜旭解釋,關節炎非老人家的專利,青少年與兒童所罹患的「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簡稱JIA),屬於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疾病成因不明,可能是免疫系統異常,造成細胞發炎攻擊關節。

對於這名國中男生出現眼睛又紅又痛的葡萄膜炎,楊曜旭主任指出,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屬於自體免疫系統異常的疾病,會攻擊全身各器官,如攻擊眼睛,嚴重甚至會造成視力受損、視野縮小,這類患者有併發葡萄膜炎風險,嚴重將會破壞視力,家長不可輕忽。根據「台灣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與葡萄膜炎研究」指出,4.7%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患者併發葡萄膜炎,其中又有24.8%的機率併發青光眼、11.2%的機率併發白內障。因此唯有及早診斷與治療,以避免關節破壞與其他合併症的風險註2。

疾病高峰期在4及10歲  恐傷關節致眼疾甚至侵犯其他器官
根據「台灣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與葡萄膜炎研究」報告顯示,全台發生率為每年每十萬孩童有4.93人;平均疾病盛行率為每十萬孩童有33.8人。臨床從一歲多的幼兒到國、高中生都有。高峰期分別發生在4歲及10歲。註2

楊曜旭醫師表示,此疾病的症狀是慢性、持續的關節紅、腫、熱、痛與晨僵、活動受限,甚至行動不便。

他舉例,有的孩子原本活潑、好動,卻變得活動力減低、不愛跑、跳,甚至嚷著要爸媽抱著上樓梯。也有國中生原本成天愛往往球場跑,卻變得「宅在家」,頻頻抱怨全身酸痛,筋骨伸展不開,好像整個人被綁住,不想出門。也有家長觀察到孩子會有單側的手、腳不太願意使用,手腳關節變得紅紅、胖胖的,「有的父母以為孩子手腳關節紅腫,是運動或玩耍時扭傷、撞傷,帶孩子去國術館推拿,遲遲未帶去看小兒風濕免疫科,延誤確診與錯失治療的黃金時間。」

生長痛?關節痛?傻傻分不清 秋冬痛最多 補身恐傷身
楊曜旭醫師並說,國、高中生是正值發育的青春期,門診中也有不少案例發病初期,家長從未想過孩子可能是自體免疫系統異常引起的關節慢性發炎,而是當成「轉大人」的生長痛,放著不管,有的則卯起來幫孩子以人參或靈芝等進補,反而使發炎反應加劇,加速對關節的破壞。


楊曜旭醫師解釋,成長痛不會紅、腫、熱、痛,多發生在晚上,且時間不長,且孩子還會希望家長按摩疼痛處。「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患者的關節腫痛難忍,是不讓人碰的!且早上起床時,會有特別僵硬的『晨僵』特色。」

楊曜旭說,這個疾病屬於自體免疫疾病,應尋求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因此拖了半年以上才確診的患者不在少數。

氣溫驟降,關節疼痛遽增,拒當「人體氣象站」
值得注意的是,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的病況也與天氣變化息息相關,每當氣溫變化,身體特定部位就會發出疼痛警訊,儼然成為「人體氣象站」。楊曜旭醫師解釋,根據臺大醫院內部追蹤資料的研究發現,每當寒流報到,溫度驟降時,患者的關節疼痛比例明顯增高,其中又以溫度下降的隔天,因為關節疼痛前來求醫的患者人數變多,疼痛指數明顯上升。註3

及早就醫治療 避免關節破壞 擺脫致殘人生
楊曜旭醫師說,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的黃金治療期為首次發病的一年內。如未及早就醫、治療,恐導致關節變形、影響發育。患者可能較一般人矮小,或兩腳長度不一形成「長短腳」;嚴重可能造成終生殘疾,甚至侵犯關節以外器官,嚴重會有心臟發炎等風險註4。

楊曜旭醫師說,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應及早診斷與治療,以控制、降低發炎。第一線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與疾病修飾藥物,若合併使用仍控制不佳,可申請生物製劑,需事前審查。與成人的風濕性關節炎不同的是,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患者,若掌握黃金治療期,預後較佳。
掌握黃金治療期,「辨別疼痛、看對科別、吃對食物」三對策
楊曜旭醫師特別提出「1辨別疼痛、2看對科別、3吃對食物」的「三對」政策,幫助患者減輕疾病糾纏,與併發症風險,讓患者也能過著與一般人無異的生活。

1.辨別疼痛!關節痛、成長痛大不同            

 

成長痛

關節痛

疼痛部位

長骨兩端。多出現在下肢,如大腿內側、小腿肚等位置。

主要為關節,包含手腕、膝蓋以及腳踝等關節。

疼痛方式

自發性疼痛。

主要為腫痛或觸痛。

疼痛時間

成長痛的疼痛時間則為下午、傍晚、深夜。

幼年型自發性多關節炎的疼痛多好發於晨間。


2.看對科別!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才正確
許多家長在孩子常喊骨頭疼痛時,會認為是成長痛或運動傷害。家長應仔細觀察、紀錄,若孩子出現慢性關節紅、腫、熱、痛、晨僵,活動力減低等症狀,應赴大醫院尋求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進行鑑別診斷。

3.吃對食物!抗發炎飲食調理才適切
多攝取適度的鈣、含鐵食物、高脂肪魚類、柑橘類蔬果、含抗氧化劑食材如木瓜、核果等,可有效控制發炎反應,協助穩定病情。至於人參、靈芝等會刺激免疫反應,確診為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的患者應避免食用。



註1: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girls and boys with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self- and parental reports i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Lundberg et al. Pediatric Rheumatology 2012, 10:33
註2: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Associated Uveitis: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Taiwan;
Yao-Hsu Yang, PLoS ONE 2013, August 2013, Volume 8, Issue 8, e70625
註3:Abrupt temperature change triggers arthralgia in patients with 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 
Tsai et al, J Microbiol Immunol Infect 2006; 39:465-470 
註4:JIA Rethinking Remission, Insights at the cellular level; Contemporary Pediatrics, July 2014, Volume 31, No.07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