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不為所動∼環境健康促進

健康的基本條件,如安全的飲水、充足的食物、衛生設備與居所等,在氣候變遷影響下,可能產生劇烈改變。為維持上述公共衛生基本條件,達成健康促進目的,氣候變遷調適不僅是挑戰,也屬必要。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提到實施氣候變遷教育的重要性:必須進行科學、技術培訓並且喚起提高公眾意識;另外21世紀議程(Agenda 21)亦提及,教育是促進永續發展和提高人們解決環境與發展問題能力的關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推動10年永續發展教育,將氣候教育列為主要推動的目標之一;另外「氣候變遷倡議」認為氣候變遷教育是永續發展教育下的重要一環,幫助年輕人理解、引導與適應氣候變遷衝擊,是讓我們的世界邁向更永續發展的最佳化途徑。除了自然資源會受到氣候變遷衝擊導致短缺,影響未來世代使用權益外,極端氣候事件也會危及現在與未來世代的人類健康。

全球性環境變遷

1.溫室效應:
全球氣候系統靠著太陽能運作。地球表面覆蓋一層大氣,而大氣中含有水氣、二氧化碳等氣體,一些大氣中的氣體為了留住太陽能而起作用,間接暖化地球。這些氣體就叫做“溫室氣體”,而過程則稱作「溫室效應」。溫室氣體自然地會被釋放到大自然中,工業發展大量燃燒化石燃料被認為與氣候變遷非常有關。臺灣地區無論高溫或低溫所造成的心血管與呼吸道疾病的死亡,對非都會區民眾的衝擊一般高於都會地區。另外獨居老人、老年人、身心障礙及原住民比例愈高的鄉鎮,其民眾可能因極端溫度變化而死亡的風險較高。而逐漸暖化亦將對食物儲存、食物安全與充足性產生影響,間接導致食物中毒與營養不良之慮。

2.全球暖化:
由於對能源的需求使人類大量的製造二氧化碳、氧化亞氮、甲烷、氟氯碳化物等溫室氣体,因此將人類原本對自然的影響層面從地球表面擴展到大氣。藉由大氣的運動,將影響逐漸佈及全球,大幅提高了全球暖化的可能性。

3.氣候變遷:
這些氣候現象的改變包括全球平均溫度逐年上升、極端氣候(如寒流、熱浪、豪雨、熱帶氣旋)頻率的增加、降雨的時間與空間改變(如洪水和旱災的頻繁出現)、海平面上升以及生態物種的改變等。

台灣氣候變遷之健康衝擊
研究顯示臺灣地區整體溫度變化對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的影響,發現低溫的衝擊比高溫的危害大;而在極端高溫或低溫下,造成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風險相對於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的風險高。且無論高溫或低溫所造成的心血管與呼吸道疾病的死亡,對非都會區民眾的衝擊一般高於都會地區。

種類
影響
溫度
熱浪及寒潮
溫度的持續上升
傳染性疾病風險上升
        登革熱的流行區域上升
        恙蟲病的案例數增加
強降雨
增加登革熱、恙蟲病、桿菌性痢疾、鉤端螺旋體及
       
類鼻疽的發生風險
乾旱
增加山區桿菌性痢疾發生的風險
        恙蟲病、A 型肝炎及桿菌性痢疾的發生風險增加
社會經濟危險因子
登革熱:高都市化程度與高危險族群
       
(老年、獨居老人及失能)
          桿菌性痢疾:高原住民比例、海拔高度
          恙蟲病:高原住民比例
          A 型肝炎:高都市化程度






















面對變遷的建議
1.  避免中暑:留意溫差與衣物的調整。
2.  外出防曬:做好防曬動作保護皮膚。
3.  補充水份:每天至少1500c.c飲水。
4.  自我保護:維持正常的生活習慣與型態。
5.  運動指南:別在高溫時進行戶外運動。
6.  健康管理:定期體檢,維持身心健康。
 
面對極端氣候的來臨,經營身心健康的對策是讓身體強壯,來抵抗外在的壓力與變化,就讓我們擴展身體的強度,在多變的環境中不為所動吧!
本文作者:彰化基督教醫院 社區健康促進中心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