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良好視力保健,從小開始

常常在門診聽到「失去視力時,人生就是黑白的」,很多人都覺得眼睛是身體最重要的器官,它之所以被稱為靈魂之窗,就是在於視力對於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視力就是眼睛可以看清楚物體的能力,也就是可以分辨物體大小、形態及細微構造的能力。小朋友並非一出生時視力就能達到正常人的標準。新生兒的視力通常連 0.1 都不到;六個月可以發展至 0.1;一歲時的視力發展至 0.2;三歲發展到 0.6;四歲到 0.8;六歲才能達到 1.0。所以孩子的視力發展是有階段性的,到 6 歲時孩子的視力發展才會達到成熟階段。如果小孩的視力發育未能達到該年齡所應該有的能力,我們就稱為『弱視』。
  
如果未能在6歲前發現孩子的視覺發育問題,等到過了6歲即使積極治療也失去矯正改善的機會了,也就是說弱視治療的黃金矯正期就是在6歲以前。通常會建議父母可以在小朋友3歲時先在家裡教導小朋友比視力表 (可以在紙上畫E字,然後旋轉字卡讓小朋友會比上下左右),然後帶至眼科門診驗光、測量視力,檢查小朋友的視力發育是否正常。
  
弱視的原因很多,包括斜視、兩眼不等視、高度屈光異常 (特別是遠視和散光)、先天性白內障以及先天性眼瞼下垂等;這些原因都有可能造成兒童早期視覺經驗不良而使腦部無法正常發育視力。弱視的治療首先要先排除掉會遮住視線的疾病,例如先天性白內障和先天性眼瞼下垂等,前者要將白內障摘除,後者要予以眼瞼手術矯正,如此才能讓小朋友的視軸重新受到光線刺激,視力也才能再正常發育。至於因屈光不正而導致弱視的話,就要及早幫小朋友配戴正確度數的眼鏡;若是兩眼視力有相當差異,還需要幫小朋友做遮眼治療,將患者視力較好的眼睛 (優眼) 遮蓋起來,訓練小朋友使用弱視眼看東西,這樣弱視眼才有機會進步。如果是因為斜視造成弱視,就必須以斜視手術矯正病人的眼位,進而讓兩眼都能聚焦在同一點上,視力也才會進步。
  
台灣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近視王國』我想大家都知道,近年來由於升學壓力競爭以及現代科技普及,在在都使得學齡兒童或學齡前幼兒無法擺脫「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不當」的環境,在公共場所常可見到每個小孩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大家紛紛當起低頭族;研究發現目前台灣近視比率不但居高不下,甚至還逐年增高。門診常常發現許多家長第一次帶小朋友來檢查視力才知道事態嚴重,很多還沒上小學的小朋友就有兩三百度的近視。
  
很多人會問近視如何治療?其實正確來說近視無法治療,只能說是矯正或是控制度數。矯正就是指配戴眼鏡或隱形眼鏡、近視雷射手術等,這些都能讓我們看得清楚。但兒童時期最重要的是度數的增加,控制小朋友的近視度數才是我們該去注意的課題。在台灣一般來說小一到小三近視度數每年約會增加100到125度;小四到國三近視度數每年約會增加75到100度;高中階段每年約增加50到75度左右,等到上大學後度數才會慢慢穩定下來。
  
目前要控制近視度數的增加方法有幾種:包括使用睫狀肌鬆弛劑、配戴多焦鏡片、中醫針灸、角膜塑型片等,但其中最安全且最有效的方法還是點睫狀肌鬆弛劑 (一般人稱為散瞳劑)。小朋友近視度數增加快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睫狀肌長時間過度收縮所致,所以使用睫狀肌鬆弛劑是從根本原因做治療。睫狀肌鬆弛劑主要是以阿托品(Atropine)作為乙醯膽鹼的抑制劑,除作用於睫狀肌使其放鬆外,亦抑制虹膜中環肌的收縮,連帶使得瞳孔放大,故有「散瞳劑」之名,但其實真正的目的並非散瞳。

因為要控制近視度數的增加需要長期點用睫狀肌鬆弛劑,很多家長會擔心長時間點是否會有風險,根據國內外最新的研究顯示,長期點用阿托品藥水並不會增加眼壓升高、青光眼或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各位家長可以放心。只是點用此藥水可能會讓小朋友在戶外比較怕光,看近物會不太清楚,這是藥物必然的作用,但以個人在門診的經驗,大部分的小朋友都能夠在點藥兩三個月後慢慢適應這些生活上的不便。控制近視度數的急速增加主要是為了防治小朋友日後產生高度近視 (600度以上稱之),因為高度近視會增加很多可以嚴重威脅視力的風險:包括視網膜裂孔、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或隅角開放性青光眼等,這些疾病一旦發生,視力可能會有很大的機會無法恢復,實在不可不慎。很多人以為可以等小朋友長大後接受近視雷射手術讓度數降低,就可以避免這些高度近視的併發症,但這是完全錯誤的,近視雷射手術充其量只能讓度數降低,有機會擺脫眼鏡,但這些會威脅視力的併發症可是一點也不會減少喔!
  
要防治近視應從造成之原因做起,近視和「遺傳」及「環境」因素皆有關,遺傳因素大概沒有辦法改善,但環境因素家長卻可以用心調整。首先就是要讓小朋友避免長時間 (用眼時間勿連續超過50分鐘)、近距離 (閱讀時要保持30公分以上的距離)、不當 (避免趴著或躺著閱讀) 使用眼睛,儘早帶小朋友至眼科門診檢查度數,一旦發現問題就要及早治療,早期治療除了可以預防弱視的形成之外,也可以避免小朋友以後變成高度近視。特別要提醒的是,很多父母都會直接帶小朋友至眼鏡行配鏡,其實配戴眼鏡本身是一個醫療行為,應該先找眼科醫師詳細檢查後,開立眼鏡處方箋再至眼鏡行配鏡,這樣孩子的視力和眼睛長期的健康比較能夠得到保障。
本文作者:彰化基督教醫院 眼科部主治醫師 呂威揚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