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牙齒脫鈣?!口腔內的溫室效應! 

近年來地球環境不斷改變,氣候變的越來越極端,海水溫度變高,導致北極冰原融化。追究其原因科學界認為人類消耗能源過度,產生過多的CO2排放,導致地球外圍用來阻絕太陽紫外線能量的臭氧層破了洞,致使地球溫度增高,引起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與牙齒有什麼關係?其實牙齒或口腔疾病產生的過程與地球溫室效應的原理十分相似。如果我們將口腔內假想成一個小世界,牙齒與牙齦是天然資源如山岳、河川與海洋。口腔內總有細菌與微生物的存在,就像住在地球的生物一樣。當細菌與微生物過度繁殖,尤其是我們忽略基本的口腔衛生維護時,細菌產生的廢棄物如酸素、類毒素與結石等,就會傷害牙齒牙齦或引發發炎等反應。你說這是不是很像地球所面臨的溫室效應。

我們先來談一談蛀牙的形成。牙醫界最基本的常識就是蛀牙形成的四大要素:細菌、牙齒、食物(尤其甜食)與時間,此四大因素缺一不可。蛀牙要產生,首先細菌必須附著在牙齒上。細菌太小我們看不見,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細菌混合食物殘渣與唾液形成的共同體,所謂牙菌斑,也就是我們牙齒表面那一層白白黃黃的牙垢。這些牙菌斑如果沒有清除掉,當食物尤其是糖(醣)類進到口腔內時,牙菌斑中,例如轉糖鏈球菌就會旺盛的繁殖,此類細菌代謝產生的廢棄物就是酸。接著口腔就從原本中性的環境進入酸性環境,而外表完全由磷酸鈣結晶組成牙齒就被侵蝕了! 試想在大理石地板上灑上鹽酸的後果!
於是牙齒表面的磷酸鈣結晶被酸融溶解,鈣離子流失,原本光滑緻密的琺瑯質形成小小的孔洞,遠遠看來一片粉白這就是牙齒脫鈣(去鈣化)了!

牙齒脫鈣之中或之後, 如果我們趕忙把牙菌斑清除乾淨,讓口腔從酸性環境中恢復,則脫鈣會停止,此時唾液中游離的鈣與磷酸根會重新進入牙齒表面形成磷酸鈣結晶,這就是牙齒的再鈣化。我們每一個人每天就經歷了多次的脫鈣與再鈣化過程,例如晚餐數分鐘後口腔陷入酸性與脫鈣中,刷牙後睡覺時牙齒又進入再鈣化的修復期,如此周而復始。


如何避免脫鈣?又如何促進再鈣化呢?首先徹底潔牙有幫助!有些人一天刷牙很多次,有些媽媽叫小朋友一天刷很多次,但是不整齊的牙齒、齒頸部牙齦交界處、牙齒的最內側、最後側、牙弓轉彎處、牙縫之間與深遂的牙溝內等等, 這些地方都是牙菌斑最容易殘留的地方。如果沒有專業的指導與特殊的工具很難將牙菌斑一網打盡。徹底潔牙需要學習正確及有效率的方法,專業人士的指導,特別是幼兒與兒童必須由大人加強與監督。徹底清潔比次數來的重要,泡沫細緻不辛辣的牙膏較能讓孩童定下心來好好潔牙。另外兒童青少年在難清潔的牙溝上可以填上溝隙封填劑以減少牙菌斑堆積的角落。

其次控制飲食也能降低牙齒脫鈣,盡量避免高糖、高黏性澱粉類(洋芋片)、酸性飲料(可樂汽水)等食物的攝取頻率,這類食物會助長脫鈣進行。多吃對牙齒有益的食物,比如富含纖維的蔬菜與根莖類植物、富含磷酸鈣的起司、鮮奶及富含氟化物的茶葉及海鮮魚類。用餐定時定量,減少不必要的進食次數,減少牙齒處於脫鈣時期的時間增加再鈣化作用的時間。


氟化物經證實可以抑制轉糖鏈球菌的活動,協助促進牙齒再鈣化並且可以與琺瑯質形成較抗酸蝕的氟化琺瑯質。除了飲食應多補充來自食物的氟化物外,我們應使用含氟牙膏使牙齒天天接觸氟化物。兒童及老人等蛀牙高危險群可以定時到診所進行專業潔牙及塗氟。
或許有些人會問牙齒脫鈣後多吃含鈣食物來補充鈣有沒有效?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在食物中增加鈣的攝取,當鈣進入到腸道再被人體吸收,增加血鈣濃度再經由唾液腺分泌出高含鈣的唾液,或許可以增加牙齒再鈣化的作用。這種效應比較間接,目前也沒有相關文獻證實或評估其效果。最近有一些產品將含氟牙膏加入飽和濃度的磷酸三鈣透過刷牙的方式直接提昇牙齒再鈣化時所需的磷酸鈣來源,這可能會是理想的居家防蛀產品。

這幾年來蛀牙的致病機轉越來越有清楚的輪廓,特定的細菌(轉糖鏈球菌)、食物(甜食)的供給、牙齒本質與時間的作用,這些因素缺一不可。每一個人致齲的敏感度不同,或許是特定的菌種在不同個體有不同活性或許牙齒抵抗酸蝕的能力也許不同。但不變的是在我們口腔中時時刻刻不斷地進行脫鈣與再鈣化,如果能理解這些調控因素,透過特定的方法提供口腔或牙齒一個更好的環境,我們就可以永保一口明亮牙齒遠離脫鈣或蛀牙的侵襲。同樣的道理再放大到我們所居住的世界,如果我們人類能多做環保,節能減碳,地球就能永續生存。


作者小檔案
•格子兒童青少年牙科診所 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兒童牙科學會 專科醫師
•萬芳醫院兒童牙科兼任 主治醫師
•台北榮總兒童牙科兼任 主治醫師


本文作者:蔡宜峰 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