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冬天防手腳冰冷,四茶三穴

根據中醫學理論,手腳冰冷的人多半是屬於虛寒體質,因氣血循環不好,新陳代謝率差,造成末梢神經循環不好。手腳在冰冷的時候就算穿了再多的衣服也幫助不大,那是因為寒氣是由體內散發出來的,所以必須要袪除體內的寒氣才能真正的擺脫手腳冰冷;而想要袪除寒氣就必須從改善體質做起。 每到冬天,氣溫逐漸下降,有些人就特別容易出現手腳冰冷的困擾,此時人體的新陳代謝速率減慢,血液循環不佳,加上低氣溫造成末梢血管收縮,身體能量不足供應到四肢末梢,使得手腳尤其是指尖、腳尖等部位的血液循環不暢,無論男女老少都可能出現這種現象。有些人手腳冰冷是因疾病所造成,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者,身體基礎代謝率降低,產熱不足,容易手腳冰冷;而心血管疾病,低血壓、貧血者,或血管硬化或阻塞的較年長者、糖尿病人,容易因末梢循環不良產生手腳冰冷。而少見的疾病-雷諾氏症會因血管過度收縮導致血液循環不佳,手指或腳趾冰冷、麻木、刺痛,膚色由白變紫,最後轉紅,嚴重時指尖潰瘍、壞死,年輕女性較常見。另外壓力大、個性較為急躁導致交感神經亢進時,也容易手腳冰冷。

藉由中醫體質調理可以改善手腳冰冷的症狀。從中醫觀點來看,冬季是陽氣內伏的季節,而手腳相對於身體軀幹而言是人體的末稍。冬季「陽氣內守,不達四末」,所以在冬天特別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手腳冰涼的現象又可以區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手腳冰涼,身體也怕冷的,這種人屬於「虛寒」體質;另一種類型是手腳冰涼,但是身體卻熱熱的,這是因為身體陽氣無法運送到手腳末稍所致。兩種體質可以經由中醫的體質調理而改善。

改善手腳冰冷 茶飲穴道按壓
茶飲搭配穴道按摩,可以讓血液輸送讓四肢末梢產生暖意,冬天就不用再手腳冰冰冷冷。 手腳冰冷與心臟血管有密切的關係,血液由心臟輸出,攜帶氧氣到全身各部位,氧氣經過身體的新陳代謝後,產生熱能,手腳才會溫暖,當手腳冰冷時,常因心臟血管功能發生障礙,血液含氧量減少,產生熱能降低。依中醫學理論-手腳冰冷稱為「厥逆」,即陰陽氣血不相調和,陰陽氣血不相調和,不管任何原因所造成陰陽不調和,都可能產生手腳冰冷。傳統中醫都強調「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一旦氣血兩虛,血液循環一定不好,尤其在冬天氣溫下降,血管收縮,更使得四肢末梢血液受阻,因而手腳就像「雞腳凍」般的冰冷。因此,中醫師常以溫經通絡的藥物,來協助血液、經絡的循環,進而提高身體的溫度。中醫改善四肢冰冷的藥物,常見有人參、當歸、川芎、肉桂、老薑、桂圓(龍眼肉)等中藥材,兼具補氣、補血及溫熱的效果。

穴位按摩 常按摩勞宮、足三里、湧泉等穴位,每日2∼3次,每次100下可以增進血液循環。

勞宮穴
人體主要以三大穴道與外界相通:百會、湧泉及勞宮穴。 百會通天、湧泉通地,勞宮則是可由人體主控的出入氣穴,因此氣功的出氣、採氣或各種自我導引都是以本穴為主。
作用 心痛,嘔吐,癲狂、癇證,口瘡、口臭,手掌麻木、多汗。 位置 在掌心橫紋中,當第三掌骨的橈側,屈指握拳時,中指指尖所點處取穴。
方式 1〃灸法:吹風機溫吹5-10分鐘。 2〃按摩:點按、搓法、揉法、摩法。
一、以另一隻手的拇指置於本穴,其餘四指置於手背面支撐,以大拇指以旋轉方式柔壓,一次2約30秒。
二、兩掌相對互相摩擦搓揉,至產生微熱感。

足三里
唐代醫家孫思邈首先提出足三里具有保健作用,歷代醫家也多有論述,沿用至今,確有良效。故三里灸又稱為"保健灸"、"長壽灸"。 作用 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泄瀉、便秘、痢疾、疳疾、喘咳痰多、乳癰,頭暈、耳鳴、心悸、氣短、癲狂、妄笑、中風、腳氣、水腫、膝脛酸痛、鼻疾、產婦血暈。 位置 膝蓋外側﹝膝眼﹞直下三寸,距離脛骨前緣外側一橫指處,正當脛骨前肌上。 方式 1〃灸法:吹風機溫吹5-10分鐘。
2〃按摩:點按、揉法、推法。自我保健時可用拇指按同側穴位,其餘四指置於小腿後側,向外用
力按揉50-60次。

提醒
避免燙傷

三陰交
肝脾腎三經交會穴。具有健脾利濕、補肝益腎、調和營血的作用
作用 防治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失眠、頭痛、下肢冰冷無力、高血壓、 位置 小腿內側,腳踝骨尖的最高點往上三寸(自己的手橫著放,約四根手指橫著的寬度)。脛骨後緣靠近骨邊凹陷處。
方式 1〃灸法:吹風機溫吹5-10分鐘 2〃按摩:點按、揉、擦、指推法。自我保健時可用拇指按同側穴位,其餘四指置於小腿後側,向外用力按揉50-60次。

提醒
避免燙傷

湧泉穴
人體長壽大穴。經常按摩此穴,則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精神充沛,性功能強盛,腰膝壯實不軟,行走有力。 作用 小兒驚風、癲狂、昏厥、休克、頭痛、頭昏、目眩、失眠、失音、咽喉腫痛、便秘、小便不利。 位置
在足底(去趾)前1/3處,足趾蹠屈時呈凹陷處在腳底板不包含腳趾前面1卅3處,在第2、3趾骨間取穴
方式 1〃灸法:吹風機溫吹5-10分鐘。 2〃按摩:點按、掐法、擦法、揉法。自我保健時可用拇指按同側穴位,其餘四指置於足底側,
向外用力按揉50-60次。

提醒

避免燙傷
位於臍中,為先天之蒂,後天之氣舍,具有溫腎壯陽、健運脾胃、回陽固脫之功,多用於老年元氣虛衰、中氣不足及陽氣虛脫之症,一般用灸法。
位置] 位於肚臍正中,故又名臍中。 [防治作用] 腹痛、腹瀉、脫肛、水腫、中風脫症、四肢厥冷、形憊體乏、小便不禁、婦女不孕、年老體弱。
足浴法 足浴對改善手腳冰冷也非常有效,唐代的藥王孫思逸在其名著《千金要方》中即提及:「冬月洗足而臥,則無冷病。」,民眾可以將熱水、米酒以1:1的比例,加入老薑3片,每日泡腳1∼2次,每次20∼30分鐘;也可用懷牛膝、狗脊、制附片各5錢煎成湯液,在溫度降至40∼50度時,泡腳20∼30分鐘。 對於手腳冰冷的人,寒冬睡前用溫水泡腳,不僅能活血通絡,更能改善睡眠。至於泡腳,也是直接促進血液循環的方法,冬天直接把腳泡在水池或水盆,透過水溫提高足部的溫度,除了簡單的溫水浴外,建議可用當歸5錢、川芎5錢、懷牛膝5錢和桂枝3錢,將藥材放在1公升的水中加熱至滾開,再轉小火煮5分鐘,然後濾渣,調和溫水到攝氏40度左右,每天睡前泡腳10到20分鐘,可幫助四肢活血行氣。

溫灸薰臍法
「體質虛寒、面色蒼白」,經常會「四肢冰冷、腹痛腰酸」的人,可以考慮「溫灸薰臍」。
中醫認為肚臍部位是屬於任脈經絡的「神闕」穴,是陽氣根源所在,與十二經脈相聯,內與臟腑相通,對包括腸胃、泌尿、生殖、精神、心血管系統機能有調整作用,同時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具有預防保健的功效。

灸法則是利用艾絨,溫灼皮膚穴位,達到溫通經絡、調和氣血之目的。薰臍療法是灸法的一種,是選擇適當藥物,如川芎、生薑、木香、丁香、大黃、肉桂等活血理氣藥攪拌為末,放置於臍穴中,並經由艾灸的熱力滲透經絡,可以治療身體上的病痛與不適,達到溫腎健脾、保健養生的功效。薰臍療法可改善氣血循環,增進局部淋巴循環,讓肌肉有緊實的功效,達到「溫中散寒、提升免疫功能」的目的。

在冬季時分熱賣的暖暖包,不少人買來抗寒,並放在手中取暖。把暖暖包放在手中摀著,只有局部感到溫暖,若能將暖暖包放置在肚臍上,溫臍可帶動全身周邊血液循環,達到保暖效果,它也如同中醫的溫灸療法,但時間不宜過久。

茶飲
棗圓茶 成份:紅棗5顆、桂圓3錢
作法:將紅棗及桂圓剝開去籽,以600cc熱水沖泡,浸泡幾分鐘即可飲用。 作用:紅棗益氣生津、調補脾胃,桂圓補血。補脾養血之效適用容易失眠、手腳冰冷者
叮嚀:感冒咳嗽者避免喝。
暖之茶 成份:當歸2錢、桂枝1錢、白芍2錢、川芎1錢、紅棗5顆 作法:紅棗剝開去籽,加其他藥材,以600cc熱水沖泡幾分鐘後趁熱飲用。

作用:有補氣的功效,增加血液循環。 叮嚀:感冒咳嗽者避免喝。
暖身補氣茶 成份:黨參5錢、黃耆5錢、老薑2錢、丹參3錢、白朮2錢、葛根1.5錢、紅棗9顆、炙甘草5片。 作法: 1.藥材洗淨後先加水蓋過藥材浸泡二十分鐘。 2.之後再倒入2000cc的水,水滾後轉文火煮十五分鐘即可。 3.濾去藥材,將藥汁於一天內慢慢喝完即可。 作用:溫中散寒,血補氣活血之功效,針對容易手腳冰冷、疲倦、身體僵硬不舒者。
叮嚀:感冒咳嗽或高血壓者避免喝。

溫身飲 成份:西洋參3錢、桂圓3錢、枸杞3錢 作法:將上述3樣成分以600cc熱水沖泡浸泡幾分鐘後趁熱飲用。 作用:西洋參是涼補藥材,可以養陰生,中醫強調陰陽調和,養陰也可以調和陽氣,讓身體增加熱能。 叮嚀:感冒咳嗽者避免喝。

暖身操
1.搓勞宮: 雙腳與肩同寬,將掌心垂直貼於前胸、舌頂上顎,兩手掌相互搓摩至發熱,而此時注意力則貫注下腹部丹田部位。這個簡單的摩手動作,認真做下來居然會渾身發熱,久坐的上班族不妨在上班休憩時間來上一段,應可改善手腳冰冷的不適現象。
2.浴面: 兩手掌心互搓發熱後,以左右手交替、由下往上輪替的方式按搓兩頰,強調可以幫助臉色紅潤、促進毛細血管擴張、增進肌膚新陳代謝,是具美容功效的簡易動作。
3.梳頭: 以搓熱的兩手掌輪番由前往後的方式緩緩的做出梳頭動作,將感覺神清氣爽。
4.擦胸: 兩手掌分別由左腋下到右下腹輪流往下動作,反之亦同,可改善心悶、心慌,對消化不良、脾胃虛弱有治療效果。
5.擦雙腎: 兩手掌放置在背後腎臟的位置,上下搓揉,對腎虛腰痛、陰虛盜汗、陽虛夜尿有明顯效果。

結論
氣血循環良好,身體就能保持健康,平時養成均衡的飲食、定時的運動習慣,都可以讓身體維持良好的氣血,恢復氣血的通暢,保持身心的健康。而適當的茶飲及按摩方法可以協助我們溫暖度過舒適的冬天。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