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常見的甲狀腺疾病

在新陳代謝(內分泌)科的門診裡,最常見的疾病除糖尿病外,其次常見的莫過於甲狀腺疾病。甲狀腺疾病又可分為很多類,例如: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高能症,此二者在門診中最常見,二者皆出現甲狀腺腫大的情形,但卻屬於迴然不同的兩種疾病。

一、甲狀腺結節:
正常的甲狀腺可分為左右二葉,中間以峽部相連,由於外表看不出來,觸摸的時候只能稍稍感覺出來或根本無法察覺。當甲狀腺腫大時,卻可由肉眼和觸摸感覺結節的存在,叫做甲狀腺結節,分為單一結節和多發性結節,可以是良性結節,也可以是惡性結節。引起良性甲狀腺結節原因有很多,例如:
(1)從前食用水中不加碘,造成很多地方性甲狀腺腫病例的產生。
(2)亞急性甲狀腺炎也會產生良性結節。
(3)還有很多不明原因的甲狀腺腫。惡性甲狀腺結節的特徵有:結節硬而表面不平滑,可能伴隨許多頸部淋巴腺腫大,而且結節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增大,局部皮膚變紅和發燒。

一般而言,甲狀腺結節腫除了脖子稍大外,其甲狀腺功能均正常,故無特殊之臨床症狀表現。
甲狀腺結節在臺灣相當常見,如能及早發現,選擇適當的方法治療,不論是良性或是惡性,通常無甚大礙,所以早期發現,爭取治療時機才是最重要的。

二、甲狀腺高能症
甲狀腺高能症之原因甚多,例如:葛瑞夫茲氏病、甲狀腺毒性結節、甲狀腺炎、腦下垂體分泌甲促素腺瘤、妊娠絨毛膜癌等等。治療方式隨病因不同而有差異,而造成甲狀腺高能症最常見的原因為瀰漫性甲狀腺毒症,即所謂的葛瑞夫茲氏病。此一疾病常好發於懷孕年齡的年輕女性。目前此一自體免疫性疾病(葛瑞夫茲氏病)的真正致病因素不詳,一般認為可能和基因的遺傳有關,其臨床所表現常見的症狀有甲狀腺彌漫性腫大、凸眼症、小腿黏液水腫等,還會怕熱、體重減輕、心悸、腹瀉、失眠、焦慮、手抖、胸悶、呼吸急促、月經減少(甚至無月經)、不孕等。

最佳治療方式乃是改善其特殊之免疫缺陷,但目前尚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現在採行的治療方式有三:

1.保守性治療:使用抗甲狀腺藥物來製造暫時性的正常功能狀態,使其自體免疫失調能自然或加速復原。採用甲狀腺藥物的最大缺點乃需長期吃藥,至少一至二年,而且停藥後復發率甚高,約50-80﹪。

2.手術切除:一般而言,手術切除甲狀腺太少時,則甲狀腺高能症常復發,若切除太多時,可能造成永久性甲狀腺低下症而需終生服用甲狀腺素。若將副甲狀腺切除,造成副甲狀腺低下症,病患的骨折機會將大增,亦需終生服用活性維他命D3及鈣片,故此種治療方式並非新陳代謝科醫師的最愛。

3.放射碘治療:此法便宜又可免手術之苦,但是效果無法馬上出現,且需有以甲狀腺功能不足來換取甲狀腺功能亢進之心理準備,其發生甲狀腺功能不足的機會將隨著服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一般而言,服用後的第一年約20﹪發生甲狀腺功能不足,日後每年以2-3﹪的機會遞增,故服用原子碘二十年後產生甲狀腺功能不足的機會為60-80﹪,而且服用放射碘治療之女性,一年之內應避免懷孕,否則胎兒容易畸型。

上述的三種治療方式各有利弊,並無絕對的優劣,對於不同的病情宜採用不同的治療。一般而言,較年輕的病患常採用抗甲狀腺藥物,較年老或對抗甲狀腺藥物過敏的病患常採用放射碘治療。當然,是否併有心臟病,是否急於懷孕生子,是否為再次復發,是否有嚴重甲狀腺腫大等均會影響治療方式的選擇。總之,在沒有更好的治療方法出現之前,葛瑞夫茲氏病之治療,宜依各病例之個別情況考慮,亦可讓患者了解各種治療方式之利弊而參與選擇治療方式,但最後仍應尊重醫師的決定。
本文作者:國軍桃園總醫院 醫療部 林金龍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