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整脊能治病,也能要命

能痠痛是現代人的文明病,輕者吃藥、打針、做復健,重者可能要動刀,整脊、推拿似乎成了改善痠痛的民俗療法,但是,這些療法若非經由醫療專業人員執行,推拿、整脊、整骨可能會出大問題! 

日前據報載一位患有僵直性脊椎炎的工程師,接受傳統整復師整脊推拿後,造成頸椎損傷、四肢癱瘓等重傷害後遺症。 

許多人都有筋骨疼痛就醫的經驗,但國內醫師的處理模式似乎很「制式」:輕者吃止痛藥、吃肌肉鬆弛劑;再則做做熱療、電療;重則建議開刀。 

導正結構失衡 才能治癒疼痛 

事實上,吃止痛藥、吃肌肉鬆弛劑、做熱療、做電療並無法改正身體結構的失衡,也就是說造成筋骨疼痛的原因並沒有真正解決。要想徹底治癒筋骨問題,必須將身體失衡的結構以手法導正,再搭配正確的運動療法,不必要的開刀就可避免。 

二十世紀的歐美醫界體認了這個事實,在美國的Mennell醫師與英國的Cyriax醫師的倡導下,興起了手法矯治醫學(Manual Medicine)的專業。專科醫師們於1983年在瑞典開會確立「脊骨矯治(manipulation)」的療效在於能「恢復骨骼肌肉系統無痛的、最大的活動程度與姿勢的平衡。」這裡所謂的「脊骨矯治」是由醫師以精確的手法所做的一種治療行為。絕對不同於坊間的推拿、整復、整脊、整骨等。 

這些狀況 不能推拿整脊 

要提醒的是,有些病況是絕對不能接受脊骨矯治的,當然更不能接受坊間的推拿、整脊。因為不但得不到好處,反而可能會造成嚴重的併發症,例如中風、四肢或下肢癱瘓等。這些病況包括: 

1.椎底動脈血循不良:如果在頸部向後伸展並向左右旋轉時(例如在髮廊躺著洗頭)會有暈眩、噁心、嘔吐、複視等現象,就表示供應大腦後半部的血管有狹窄或阻塞。這時就不應接受頸部的脊骨矯治,否則就會有腦中風的危險。 

2.動脈瘤:不當的整脊會讓主動脈瘤破裂,尤其是腹部的主動脈瘤更要小心。這類患者通常有糖尿病的病史,背痛往往伴隨著腹痛。必要時應照腹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作診斷。 

3.骨骼腫瘤:體重常會快速減輕。會有整天疼痛(尤其是夜間)的表現,直接敲擊痛處會讓疼痛加劇。骨骼腫瘤以身體其他器官轉移至骨骼的居多,一旦確定有骨骼腫瘤,一定要好好的作全身癌症檢測,找出病源。 

4.骨骼感染(細菌性或結核性):常有發燒不退、盜汗與整天疼痛(尤其是夜間)的表現,直接敲擊痛處會讓疼痛加劇。 

5.不穩定性脊椎(外傷、骨折):脊骨因外傷或骨折導致不穩定,容易造成重要結構(如神經)的進一步傷害。應立即照X光診斷,必要時以手術固定。 

6.發炎性關節炎(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發炎的組織特別脆弱,容易因外力的施予而受傷。例如這次的推拿傷害事件中,受害者原本患有僵直性脊椎炎,這是一種發炎性關節炎,脊椎雖然僵硬,卻相當脆弱,一經暴力推拿,脊椎骨會斷裂腰斬,叫做「胡蘿蔔棒骨折(carrot stick fracture)」。 

7.嚴重神經損傷:常見的是腰椎病變伴隨「馬尾症候群」。所謂「馬尾症候群」是指腰薦椎的神經(其分佈像馬尾)受傷,造成大小便失禁、肛門周圍感覺喪失、下肢進行性肌肉無力等。若病人表現「馬尾症候群」,代表腰薦椎的神經已有嚴重傷害,應立即手術作神經的減壓。 

脊骨矯治 須由專業醫師執行 

在受過正規訓練並有豐富操作經驗的醫師手中執行脊骨矯治,其實是相當安全的。但若由非專業人士執行,其危險性必然提高。美國復健醫學會和台灣復健醫學會都陸續舉辦「手法矯治醫學(Manual Medicine)」訓練課程,訓練復健科醫師執行脊骨矯治,顯示「手法矯治醫學」已逐漸在主流醫療體系裏受到重視。期盼在國內醫界朋友的共同努力下,在不久的將來,脊骨矯治服務能在台灣的主流醫療體系裡普及化,讓整脊導致重殘的悲劇不再重演!讓民眾的就醫安全多一層保障!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