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從社會層面看~自殺潮

近來社會上一再發生父母攜同子女自殺的案件,如此密集的自殺行為,造成了許多不幸的家庭。自殺的原因不一而足,可能是經濟方面,或是罹患憂鬱症等精神方面疾病。大多數自殺者無外乎是為了「婚姻、生計、債務、久病不癒、苦惱無法解決」等問題所困擾,以及太過鑽牛角尖,一時情緒無法獲得舒解,遂以自傷或自殺的方式來結束自己寶貴的生命。

自殺問題涉及人類生命的整體各面,諸如生物醫學、社會學、心理學等,以下只就個體與社會關係來探討其代表意義。

(1)自我中心型自殺(egoistic suicide)—過度的個人主義會使得社會的約束力減弱,而使個人自殺的傾向升高,這一類自殺的原因是個體對社會漠不關心或是不當捲入社會問題中。這一類型的自殺範圍很廣,包括因為經濟壓力、喪親之痛而走上絕路者以及長期病痛或精神疾病而自殺者皆是。

(2)利他型自殺(altruistic suicide)—此一類型是因為社會約束力強過個人主義,人們為了負責任,為了大我而結束小我生命犧牲奉獻的行為。此常見於原始社會中,一般常見如年長又疾病纏身的老者為了不連累家人而自殺者,或間諜為了維護國家重大機密而結束自己的生命者以及日本武士的切腹等等。此類自殺雖然會引起他人的尊敬和欽佩,但由於不甚人道,不被茍同,已少見於現今社會。

(3)社會解組型自殺(anomic suicide)—社會失序、規範崩潰的狀態下而引發個人行為失控稱之,其原因包括宗教信仰的降低、婚姻及職業約束力的薄弱等。在社會混亂的情況下,以致個人對自殺的免疫力降低,例如離婚男女的自殺率明顯增高即為一典型例子。

其實也有人認為社會解組型與自我中心型的自殺並無二致,因為過度的個人主義會導致社會利益衝突,造成混亂,反之亦然。因此,如何開創兼具個人利益與團體利益共同成長的雙贏局面,同時重視短期與長期利益的眼光,是這個社會每個人都應該審慎思考的問題。此外,每一個社會中羞恥感的強度都有所不同,若個人因人際衝突、染患疾病、種種行為上及成就上之失敗而引起的羞恥感過於強烈時,也極易發生自殺行為。

法國社會哲學家涂爾幹在一八九七年出版的《自殺論》(Le suicide)一書,開創了從心理、社會、文化等經驗角度研究自殺原因的進路。此一進路一直到今天仍與各相關之自然學科緊密相連。由上可說自殺是人類表現出來的一種特殊的病態行為,須自心理與社會文化兩方面來加以防治。
本文作者:三軍總醫院 北投分院老人精神科 李文貴主任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