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夏天注意飲食衛生 慎防細菌吃下肚

台灣夏天氣候炎熱潮濕,食物保存不易,餐點常常置放在常溫幾個小時,就散發出酸腐的氣味,如果沒細心發現,不小心吃下肚,會有食物中毒的可能。因此,如何選擇新鮮食材,以及食物的保存方法,就成了夏天飲食的熱門話題。

夏天飲食危機,最常見「病毒性腸胃炎」及「食物中毒」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家庭醫學科吳欣潔醫師表示,夏天是細菌容易滋生與感染的季節,打開電視時常會聽到學校營養午餐發生集體中毒事件,或是家庭飲食不潔引起中毒。造成急性腸胃炎的主因是,夏天民眾偏愛較涼性的食物,但是這類食物往往會因為清洗不乾淨、或是保鮮不完全,造成腹瀉、肚子痛種種腸胃炎現象,嚴重者甚至會造成脫水,甚至死亡。夏天想要替自己的飲食衛生把關,可以從食物的選購與儲存、廚房的衛生環境等幾個方面著手。如果是外食,也應慎選用餐地點的衛生環境。

購買生食或熟食,都要注意鮮度

很多人的觀念中,仍然認為從傳統菜市場購買回來的食材是最新鮮的,其實也暗藏危機。魚市場的鮮魚很多從凌晨就置放在攤子上,到了近中午快收市時候,幾乎快溶化完的冰塊已經無法維持魚體的鮮度,並開始滋生細菌,雖然價格比較低廉,但購買前要三思。婆婆媽媽們走逛時,也可與同伴分享哪一個攤位的食材鮮度最好。如果在超級市場購買生鮮,則要注意保存期限、賣場上架的時間,以及品牌與認證標章。

現代人工作忙壓力又大,媽媽們回到家沒力氣再為家人準備餐點,外食人口增多,賣場看準商機,也加入熟食戰區。假若民眾是購買已經處理過的熟食,同樣也要注意食物的新鮮度,因為有可能在製程中,工作人員衛生習慣不佳、食材或器具包裝汙染,或是運送期間、販賣時保存不當,就會助長細菌滋生。

食物保存有技巧,勿讓廚房變成細菌溫床

食物保存也有技巧,買回的生鮮食材可分裝一次的用量並完全瀝乾,分裝好再分批保存,有些聰明的媽媽還會在上面標註日期,以方便料理選擇時當作依據。購買完生鮮食品最好立即返回家中,確實做好冷藏處理,熟食、海鮮、肉類要分開保存,並留意冷藏室的溫度不可高於7°C,冷凍室的溫度不可高於負18°C。

廚房環境衛生也相當重要,廚房雖然是烹煮食物的地方,卻也是細菌滋生的溫床,如砧板、餐具、海棉刷、洗碗槽及調理台表面,都容易藏污納垢,要常常清洗並保持通風乾燥。生食和熟食物必須分開製作分開儲存,砧板不可以使用同一套,避免交叉污染,每一餐烹煮的份量,最好是當餐足夠吃就好,隔餐食用既不好吃,鮮度也不足。

外食族應慎選餐廳

外食族要慎選用餐地點,少吃路邊攤,因為路邊攤缺乏遮蔽設施,而且沒有足夠的水供應清洗,冷藏設備不完整,使得生鮮食物保存不易,若吃路邊攤,要選衛生條件比較好的店家。如果是在餐廳用餐,認明有衛生優良、燈光明亮少蚊蟲的餐廳,觀察料理人員不要有抽菸、吃檳榔的習慣,這些都是替自己飲食把關的基本條件。

另外一項恐怖陷阱是路邊鮮切水果,因為店家可能一大早就切好足夠供應一整天的販賣量,因此,若沒有適當的保鮮,又在攤位烈日下過久,再加上切洗過程中有蒼蠅沾染,或是刀具不乾淨,吃下肚之後就很容易生病。
本文作者:文/王淺秋 諮詢/吳欣潔(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