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新生兒常見的傳染性疾病

新生兒是指出生一個月內的嬰兒。新生嬰兒因為體內的免疫系統的發育尚不完全,雖然有母親來的一些抗體,但是依然可以因為感染而出現發燒現象。根據文獻統計,平均1000個新生嬰兒中有1至10人會因細菌性感染而發燒。如果沒有適當的治療,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會有腦膜炎等的合併症。新生兒發燒也很容易引起敗血症。新生兒若感染到腦膜炎死亡率會高達15--20%,若感染敗血症死亡率更高達30%。所以在這裡,簡單的介紹臨床上新生兒常見傳染性疾病,早一點發現小嬰兒不尋常的表現,儘早就醫治療,就可以預防嚴重的併發症的產生。

皮膚及口腔

1.尿布濕疹:是指在尿布所蓋部位,因刺激或潮濕細菌或是黴菌感染所引起的紅
處理方法-平時要經常更換尿布、避免長久的潮濕;每天固定將嬰兒的屁股暴露於空氣、增加皮膚透氣機會中。若是有嚴重的紅疹, 換尿布後可經醫師指示使用些保護性軟膏。疹或小疙瘩。

2.膿痂疹:為嬰幼兒最常見的皮膚細菌感染,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偶發於大人,好發於夏季,皮膚膿痂疹好發在頭皮、臉部、尿布處。具有很強的傳染力。

處理方法-症狀出現須就醫並積極治療。每天換洗所穿衣物,毛巾被單等。並應遵守醫囑用藥,塗藥後應馬上洗手。如果因癢搔破而擴散時,則需合併口服抗生素七至十天,才能有效治療。治療如不完全容易造成復發,或是有後遺症的產生。蜂窩組織炎是最常見併發症,可高達百分之十。

3.玫瑰症:是一種常見病毒疹 好發於六個月至三歲間的嬰兒,尤以一歲左右最多,是由玫瑰疹病毒所引起的發疹性病變。它的特徵是高燒,約持續3~4天燒退後,可在臂部和頸部及軀體上發現一點一點的紅色疹子,1~3天後才消失。

處理方法-由於是病毒感染,並沒有特效藥。在發燒期間,多補充水分,提供易於消化、且有營養的食物以增加其抵抗能力。

4.鵝口瘡(口腔念珠菌症):嬰兒口中的黏膜長出像奶渣一樣的白色斑點,看起來好像地圖一般。不只吃東西或喝水時會有痛疼感;甚至會影響食慾,造成體重減輕或是脫水 。
處理方法-所以平常要保持嬰兒口內清潔,喝完配方奶後,要用溫開水漱口並注意奶嘴奶瓶的消毒。餵母乳的媽媽要注意乳頭清潔。

5.腸病毒:好發於年齡12歲以下之孩童,其中尤以新生兒及嬰兒為高危險群。腸病毒經由飛沫傳染,例如噴嚏、咳嗽時所產生的口鼻分泌物,或糞便亦為傳染途徑之春、夏及秋等溫暖季節為流行高峰期。在口腔、手掌、腳掌等部位,出現水泡、潰瘍,可能合併發燒,病程可能持續七至十天。新生兒典型腸病毒疹子並不明顯,大多以發燒、活動力減低、食慾低下、甚至敗血症、心肌炎表現。

處理方法-正確的洗手方式。如有不尋常的嗜睡、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收縮動作)與持續嘔吐、發燒不退、意識不清、呼吸困難或其他症狀,請儘速就醫。
上呼吸道

1.急性咽炎:嬰幼兒最常見的疾病,就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發炎,即一般人所說的「感冒」。會有喉嚨痛和發燒,有些則會合併出現咳嗽、流鼻水、打噴嚏、頸部淋巴結腫大。至於嚴重的,也偶爾會有進食和呼吸困難。因絕大部分為病毒引起 (70%),有些較輕微的如「鼻病毒」,或「冠狀病毒」,感染後1∼3天會產生症狀,發燒的現象較輕微,大多數的症狀大約在第二、三天就解除,30% 的病人會合併咳嗽。至於嚴重的病毒感染常見的包括腺病毒、腸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及副流行性感冒病毒。這些病毒引起的鼻子症狀通常較輕,但較常有高燒現象且持續比較久,一般病程約七至十天,病毒而引致的急性咽炎都是可以自然痊癒的。

處理方法-給予充份的水份,選擇易消化清淡營養均衡之食物。醫生會針對嬰幼兒的症狀給予治療,來減輕症狀。注意感冒的併發症:中耳炎、氣管炎、肺炎、急性副鼻竇炎、扁挑腺發炎。

2.急性細支氣管炎:冬天是嬰幼兒最容易罹患急性細支氣管炎的季節。是一種嬰幼兒上呼吸道常見的傳染病,起因於小的呼吸道阻塞所致。通常發生於兩歲以下的嬰幼兒,尤其以兩個月大至八個月大時最多。在台灣地區以呼吸道合體細胞病毒(RSV)和副流行性感冒病毒最為常見。急性細支氣管炎的症狀,早期通常先有三至五天的咳嗽、流鼻水、低度發燒;接著情況逐漸惡化;呼吸急促而吵雜、且有喘鳴聲和呼吸困難(發紺)、胸肋凹陷的現象、餵食困難等。有些病童可多次罹患此病;有些更可因此造成以後氣管的易敏感化─氣喘。如原有先天性心臟病或腦性麻痺等患者,病程也會拖較久。

處理方法-予水份補充和胸部物理治療(扣背)。有呼吸窘迫現象嬰幼兒應予住院治療。給予冷濕氣(氧氣帳或罩)、靜脈注射補充水分和調整電解質,並著重胸部物理治療。若無細菌感染症,不必予抗生素,若有呼吸衰竭,必須予人工呼吸器幫助。一般病程皆為良性,應及即早診斷及早治療。
下呼吸道

肺炎

新生兒肺炎的表現與嬰幼兒患肺炎的症狀是很不同的,尤其是出生兩周以內的新生兒,像發燒、咳嗽、咳痰這些肺炎常見的症狀是很少見到的。他們的主要表現是精神不好、呼吸增快、不愛吃奶、吐奶或嗆奶等,大多數孩子甚至不發燒。造成新生兒肺炎的主要原因有兩種:一種是吸入性的,一種是感染性的。

吸入性肺炎又包括羊水吸入性肺炎,胎糞吸入性肺炎和乳汁吸入性肺炎。前兩種肺炎主要發生在孩子出生前和出生時,由於種種原因引起胎兒宮內缺氧,胎兒缺氧後,會在子宮內產生呼吸動作,就可能吸入羊水和胎糞,這兩種肺炎都比較嚴重,孩子一出生就有明顯的病症,如呼吸困難,皮膚青紫等等,需要馬上住院治療。

感染性肺炎,以細菌性,尤其是B型鏈球菌最常見。新生兒患感染性肺炎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子宮內感染;一種是出生後感染。子宮內感染肺炎是由於母親在懷孕過程中,感染了某些病毒或細菌,通過血液回圈進入胎盤,後又進入胎兒的血液。因此,在母親懷孕期間,胎兒就患上了肺炎。而出生後感染性肺炎則可以發生在新生兒期的任何時間。家庭成員是引起新生兒感染的主要原因。

處理方法:如同急性細支氣管炎呼吸照護外,給予適當的抗生素治療。並應注意補充足夠的液體和熱量。

腸胃道

輪狀病毒腸胃炎:
輪狀病毒是小孩急性腸胃炎最重要的原因,以6月至3歲的嬰幼兒居多,佔了所有小孩腸胃炎的5∼10% 與腹瀉住院兒童的10∼50%。潛伏期約2∼3天,它的主要症狀包括嘔吐、腹瀉及發燒等三大症狀,輪狀病毒的嘔吐或腹瀉症狀通常很劇烈,幼童有可能在半天的時間內即連續嘔吐3∼4次,或一天內拉肚子次數超過10次,便樣呈水狀,形似蛋花湯,且有嚴重的酸味。6∼24個月嬰幼兒,很容易造成脫水,電解質失衡而使病情惡化。

處理方法-多休息,以口服電解液補充腹瀉初期的脫水,可避免病情進一步的惡化。目前有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可以減低輪狀病毒感染後的嚴重度。

預防傳染性疾病

「預防勝於治療」由於新生兒算是免疫功能較低的一群,而且很多的疾病症狀都不是很明顯或很特別。常常一開始只是看起來不太舒服,但卻潛藏著大危機,小心仔細的觀察寶寶絕對是保護寶寶最好的方法。
本文作者:仁愛醫院小兒科 劉芳青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