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甚麼是雙酚A?雙酚A會引起癌症嗎?

雙酚A是什麼?
雙酚A (bisphenol A、英文簡稱為BPA)乃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有機化學物,最早於1891年合成,在1930年代曾被用於人工合成的雌性素。雙酚A在日常生活中主要被用於製造聚碳酸酯塑膠(polycarbonate,簡稱PC,屬於塑膠產品資源回收中的第7類;約佔72%)及環氧樹脂(epoxy resins;約佔21%),已有50多年之歷史。聚碳酸酯類的塑膠製品具有質輕、透明、耐熱及耐衝擊等優點,因此在以往常被用於製造奶瓶、水瓶、運動器材、醫療器材、眼鏡、CD、DVD、家用電器,用途相當廣泛。至於環氧樹脂則常被用於各類食品及飲料(金屬)容器的內襯。在塑膠產品中,除了聚碳酸酯係由雙酚A製成以外,聚碸polysulfones(如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 sulfone、PPSU及聚醚碸polyethersulfone、PES;與PC同屬第7類之塑膠),及以往少部份較柔軟的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簡稱PVC,屬於塑膠產品中的第3類,可能含聚醚酮polyether ketones作為抗氧化劑及塑化劑),亦含有雙酚A。此外雙酚A也被用於部份阻燃材料(tetrabromobisphenol A、四溴雙酚A)及感熱紙(如之前曾有新聞報導提及部份收據用紙含有雙酚A)或無碳影印紙的製造過程;雙酚A有時也被用於水管之內層。至於前些日新聞中提及的熱飲用塑膠杯蓋,乃是聚苯乙烯(polystyrene,屬於塑膠產品資源回收中的第6類),並不含雙酚A。

雙酚A對於健康可能有什麼影響?
雙酚A在人類的使用歷史已長達50多年,雖然從早期就已經知道此種物質在動物體內可能會模擬人體的雌激素(estrogen),而具有內分泌干擾之作用(即俗稱之環境荷爾蒙),但以往多認為雙酚A模擬雌激素的作用甚弱(約僅萬分之一),因此在現有規範下雙酚A對於人體應不至於產生毒性。不過近10餘年來隨著相關動物研究的日益增多,顯示雙酚A即使在低劑量下,仍可能在齧齒動物(如小鼠)導致乳癌、前列腺癌、雄性生殖器官缺陷、雌性早發性青春期及肥胖,甚至行為問題,例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根據現有研究,此種作用很可能與雙酚A在細胞膜的雌激素受器(ERR-g)作用有關,特別是在胚胎發育期或出生後早期的暴露,雙酚A可能會抑制DNA的甲基化(methylation),而永久改變基因的傳遞信號,進而影響器官的功能或導致癌症。

除了動物實驗的研究結果,在人類也有一些雙酚A與健康危害相關的研究。基於愈來愈多雙酚A可能有害的發現,各界對於現有規範(人體每日最大可接受劑量為每公斤體重0.05毫克)是否確實可以保護消費者的安全,提出了不少的質疑。譬如2007年美國38位專家之共識認為現有人體內的雙酚A濃度高於在實驗動物可能產生危害之濃度,因此雙酚A之可能危害實值得重視;而美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的專家會議也指出雙酚A對於胎兒及嬰兒健康的可能影響值得關切。2008年美國的國家毒物計畫(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NTP)也同意NIH之觀點,認為雙酚A在現有的暴露標準之下,對於胎兒、嬰兒及兒童的腦部發育、行為發展、及攝護腺的可能影響值得關切及更多研究;但認為雙酚A對於女性乳腺及經期提早的影響應該是微乎其微。此外NTP認為懷孕婦女暴露雙酚A應不至於導致死胎、畸胎、或體重及身高之不良影響。

雙酚A對動物可能產生的非癌症健康危害
根據現有的資料,雙酚A對於實驗動物可能產生下列危害:
(1). 肥胖,特別是週產期間的暴露可能對體重及脂肪組織產生持續之影響;此外如避免暴露及改善胚胎的營養狀況,可以減少此種危害。
(2). 神經系統的傷害:近年來科學家的結論是囓齒動物在胚胎發展期間如暴露低劑量的雙酚A,可能對腦部的結構、功能及行為產生長遠的影響,並可能傷害腦部的海馬回而顯著影響記憶力。2008年耶魯大學一項針對猴子的研究,顯示即使在相當於美國環保署規範的人類安全劑量(每日每公斤體重50微克 )的狀況下,雙酚A仍可能干擾腦部與記憶力、情緒及學習力有關的腦部細胞功能。另一項老鼠的研究則顯示雙酚A可能影響腦部對於類固醇之作用。而前幾年的一篇回顧文獻則指出雙酚A可能影響腦部的多巴胺系統,導致過動、注意力不足、及對可能濫用的藥物有較敏感的反應。
(3). 甲狀腺功能:雙酚A可能與甲狀腺受器結合而影響其功能。
(4). 性器官:雙酚A可能會導致妊娠毒血症、子宮內生長限制、早產與流產、卵巢發育、性行為改變、性器官異常、早熟、及降低男性荷爾蒙。
(5). 其他:雙酚A還可能會影響母鼠之心臟,造成DNA之永久傷害、大腸發炎、增加攝護腺的重量、及增加過敏的可能性。

雙酚A對人體可能產生的非癌症健康危害
相較於眾多的動物實驗,有關雙酚A及人體健康的研究仍相當有限。2008年美國曾有一項研究,分析1,455名18-74歲成人的尿液雙酚A濃度及疾病之相關性。結果顯示較高的雙酚A濃度與心臟病、糖尿病及部份肝生化指數(鹼性磷酸酶及麩胺醯轉移酶)異常有正相關性。雖然該項研究並無法證明雙酚A與疾病間之因果關係,但的確引起了更多的疑慮。後續的另一項類似研究亦顯示雙酚A與冠狀動脈疾病間之相關性。

除了上述研究外,雙酚A也被發現可能與反覆流產、停經後婦女之氧化壓力及發炎、女性幼童之外向行為、男性性慾降低及荷爾蒙濃度降低等現象有關,但都還無法確認是否為因果關係。譬如2009年英國一項針對249名懷孕婦女的追蹤研究,發現體內雙酚A濃度較高的母親,生下來的女嬰在2歲時會有較多的外向行為;反之男生則有較多內向行為的傾向,不過大多數幼兒之狀況都還不具有臨床上的重要性。另外2010年發表的一項美國職業安全和健康研究所針對中國大陸427名勞工進行的5年研究顯示,這些工人體內的雙酚A濃度皆相當高,且雙酚A濃度偏高與性趣缺乏、不易勃起及性生活不滿有關。而去年在美國加州進行的一項針對26名接受試管嬰兒療程的女性進行的小規模研究則發現,血液中雙酚A的濃度加倍時,卵子受精率會減少50%;亦即女性體內之雙酚A濃度越高者,越不容易成功受孕。

雙酚A是否會致癌?
雙酚A除了對於腦部發育、行為發展、攝護腺、心臟血管、新陳代謝及生殖器官可能造成不良的影響外,是否會導致癌症一直都是科學家及消費大眾關注的焦點。根據現有動物實驗的研究結果,動物在胚胎期如暴露到低劑量的雙酚A,有可能會改變胎兒乳房及攝護腺的組織發育,並增加動物罹患相關癌症的機率。譬如2010年曾有一項研究給予懷孕大鼠不同的雙酚A口服劑量,結果顯示其後代乳腺細胞繁殖有關訊號的蛋白質會受到雙酚A的影響。而1997年一項動物研究則顯示小鼠在胚胎期如暴露雙酚A(每公斤體重2微克), 其攝護腺之重量會增加約30%。2005-2009年的幾項研究則發現胚胎期的雙酚A暴露(每公斤體重10微克)可能會阻斷攝護腺之發育及增加攝護腺對於癌症前期病兆(腺體增生)及荷爾蒙相關的癌症的敏感性。基於上述的研究發現,有學者因此認為雙酚A與乳癌及攝護腺癌兩種癌症間潛在的相關性,可能與過去50年間人類乳癌及攝護腺癌症的發生率增加至少有部份相關性。

除了對乳癌與攝護腺癌可能與雙酚A有關聯外,在細胞株的研究中,雙酚A被發現可能會促進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細胞之生長。而2010 年的另一項細胞株研究亦顯示雙酚A可能會增加神經母細胞瘤之局部侵襲及遠處轉移作用;但上述的結果尚未在動物實驗中被證實。

相較於動物的研究發現,目前多數的學者並不認為雙酚A與人類的癌症有關。譬如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之一份報告,內容中指出現有動物實驗的結果並未能提出足以令人信服的雙酚A與癌症有關的證據。而去年11月WHO在加拿大舉行的一項有關雙酚A的會議,其結論亦指出人體的雙酚A含量其實非常低,且雙酚A在口服吸收後代謝非常快,並不會累積於體內。因此雖然近期一些動物實驗及流行病學的研究,發現暴露低劑量的雙酚A與部分健康不良的狀況有關;但這些關聯性其實尚未得到證實。

除了WHO對於雙酚A與人類癌症相關性抱持著否定的看法,美國的環保署、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亦不認為雙酚A與癌症有關。美國的食品藥物管理局與NTP亦皆認為在現階段,有關雙酚A可能導致癌症之風險應該是微乎其微。同樣的歐盟亦認為現有資料不足以支持雙酚A與癌症之相關性。當然並非所有的科學家都同意此種看法,譬如美國Tufts大學醫學院的Soto教授等人在去年的一篇評論文章中便指出依據動物實驗的研究發現及其機轉,雙酚A與人類癌症的可能相關性實應慎重看待。

各國對雙酚A的規範
由於雙酚A在過去數十年中使用相當廣泛,且在超過90%人的體內都可以驗到其蹤跡,顯示此物質確實會經由主要為口服的途徑進入體內,因此雖然雙酚A不具累積性,但此物質對於人體健康可能的影響,日益受到重視。特别是根據動物實驗,雙酚A在胚胎期的暴露,即使只是短期間的暴露,都可能會因為改變基因DNA信號的傳遞而產生長遠的影響。

因此世界各國紛紛針對雙酚A作出日益嚴格的規範。以加拿大為例,2008年4月該國衛生部表示雖然現有資料並未顯示雙酚A確實會導致健康之不良影響,但為保護嬰幼兒(主要為18個月以下)的健康,建議將雙酚A(包括奶瓶)之使用列入管制;此一建議並於同年10月正式付諸施行,將雙酚A列為危險化物學物質並限制其使用。2010年3月加拿大正式全面禁用含雙酚A之奶瓶;同年10月更將雙酚A列為對健康可能有危害的毒性物質。歐洲的丹麥及法國,與美國的3個州亦跟進禁用含雙酚A的奶瓶;其中丹麥更進一步禁止三歲以下孩子的食物,使用含雙酚A的塑膠罐。而歐盟雖然在去年的10月結論目前並無新的有力證據顯示雙酚A的規範應加以修改,但歐盟在去年11月卻決議為保護嬰幼兒的安全,自今年3月1日起,歐盟境內的廠商將不得製造含有雙酚A的嬰兒奶瓶(如聚碳酸酯);且從2011年6月1日起,市面上不得再販售含雙酚A的奶瓶,也不許進口相關產品。

國內目前對於雙酚A的規範基本上與歐盟之前的標準類似,即含雙酚A材質的奶瓶,其雙酚A溶出量不得超過30ppb,奶瓶以外之容器則為0.6ppm(即600ppb)。但為避免雙酚A潛在的健康危害,建議(1)減少使用塑膠奶瓶;(2)塑膠奶瓶使用前應先以95℃水或沸水浸泡處理;(3)奶瓶如有刮傷情形,應即更換;(4)不可微波塑膠奶瓶或以沸水直接沖泡塑膠奶瓶中之奶粉。

結論
雖然雙酚A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層面仍有諸多有待瞭解之處,但根據現有的動物或動物體外的研究,雙酚A與其他環境荷爾蒙之作用類似,可能經由模擬雌激素的性質而干擾人體的器官發育,並可能增加致癌的機會。此種暴露如發生在胚胎發育的階段或出生後的早期,其作用將最明顯,因此如何減少嬰幼兒的雙酚A暴露,譬如儘量避免嬰幼兒使用可能釋出雙酚A的聚碳酸酯或聚碸塑膠奶瓶,甚至是含有環氧樹脂內襯的食品容器(如液體的嬰兒配方牛奶或一些罐頭食品),將是減少雙酚A對於人體可能危害的最重要步驟。當然目前歐美各國皆針對雙酚A進行更多、更大規模的研究,在相關的研究出爐後,應該也會有助於各界釐清雙酚A對於人體的健康影響層面究竟有多大,及究竟何種雙酚A的暴露量才不會造成人體的危害。
本文作者: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毒物科 楊振昌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