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杏林名家(六) 皇甫謐

皇甫謐,字士安,幼名靜,晚年自號玄晏先生。安定朝郡(今甘肅省靈台縣朝那鎮)人。他不僅是晉代傑出的醫學家,也是著名的文學家。

皇甫謐從小父母雙亡,過繼給叔父撫養,後遷居新安(河南澠池)。叔父、叔母,尤其是叔母,很疼愛他。而皇甫謐自幼貪玩,無心向學,人們笑他是傻子。到了十七歲,人高馬大,竟「未通書史」,整天東遊西蕩。一天,叔母把貪玩的皇甫謐趕出家門,想要教訓他。誰知他到了外邊弄來了香瓜、甜果之類,洋洋自得地呈獻給叔母,以為如此「孝順」一番,便可平息叔母的盛怒。誰知叔母更加氣憤,接過瓜果,狠狠地摔在地上,流著淚說:「你快二十歲了,還是『志不存教,心不入道』,你要真心孝順父母,就得『修身篤學』」。皇甫謐十分受感動,發誓要悔過自新,改弦更張,矢志苦學。從此以後,他苦讀向學,一天也不懈怠。

皇甫謐嗜書如命,苦心搜求,但由於生活貧困,無錢買書,他就到處借書抄閱,有時為借閱一本書,長途跋涉數十里、數百里。後來,家中生計無著,他還得耕田勞動,但仍邊耕邊讀,每天帶了書下田,一有空暇就取出書來朗讀,他甚至不懼犯上罪名上表晉武帝司馬炎,要求借閱皇家藏書,幸得恩准。時人賜與雅號名「書淫」。由於他閱讀了大量的典籍和諸子百家著作,學識大進,逐漸成為當時很有名的學者,甚至著名文學家左思也請他為構思十年而著成的《三都賦》作序,轟動一時,而至「洛陽紙貴」。《帝王世紀》、《高士傳》、《逸士傳》、《烈女傳》、《玄晏春秋》、《鬼谷子傳》、《陰陽曆書》等著作的面世,奠定了皇甫謐作為文學家和史學家的地位。《帝王世紀》還涉及人口問題,皇甫謐是我國第一個研究人口問題的學者。皇帝幾次徵聘他為官,他都固辭不就,惟以著述為務。他作《釋勸論》一文表明心跡,文曰:「夫才不周用,眾所斥也;寢疾彌年,朝所棄也。是以胥克之廢,丘明列焉;伯牛有疾,孔子斯歎。若黃帝創制於九經,岐伯剖腹以蠲腸,扁鵲造虢而屍起,文摯徇命於齊王,醫和顯術於秦、晉,倉公發祕於漢皇,華佗存精於獨識,仲景垂妙於定方。徒恨生不逢乎若人,故乞命訴乎明王。求絕編於天錄,亮我躬之辛苦,冀微誠之降霜。」在此,皇甫謐謙虛的推諉自己已老不堪用,而嚮往先聖先賢的醫術高妙,恨不得自己現在就能向他們求教。

皇甫謐業醫是半路出家,由於自身災難,42歲時得風痹疾病,類似現今的風濕病,半身麻木,足跛耳聾。54歲時又因迷於魏晉名士之風,誤食寒石散中毒,熱狂難耐,痛苦不堪。因此皇甫謐下了學醫的決心,在其所著《甲乙經》序中所言:「夫受先人之體,有八尺之軀,而不知醫事,此所謂遊魂耳!若不精通於醫道,雖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塗地,無以濟之,此固聖賢所以精思極論盡其理也。由此言之,焉可忽乎?」

他守著「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念頭,精研醫道,「習覽經方,手不輟卷」,特別致力於針灸文獻的整理工作,總結晉代之前的針灸經驗,寫出了我國第一部針灸學專書《黃帝三部鍼灸甲乙經》,是現存最早的一部針灸專書。本書根據《素問》、《針經》、《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編著而成,共十二卷。其內容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即基礎理論和臨床治療。第一卷到第六卷是論述基礎理論的。第一卷論述中醫基礎理論,來源為《內經》和《難經》。第二卷論述經絡理論,來源於《內經》和《難經》。第三卷論述腧穴理論,來源於《明堂孔穴》,其理論主要包括腧穴名稱、定位、歸經、交會及刺灸禁忌等。第四卷論述脈診的內容,來源於《內經》。第五卷論述針道,來源於《內經》和《明堂孔穴》中的刺激禁忌部分。第六卷是論述病機,來源於《內經》。從第七卷開始直到第十二卷都是論述臨床治療的病機和主治,治療病機來源於《內經》,主治來源於《明堂孔穴》。後世醫家均視《甲乙經》為針灸經典,並在此基礎上繼承和發展。《明堂孔穴》在現在已經找不到了,而在《甲乙經》中卻可略窺一二。


作者中西醫師鄧正梁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本文作者:鄧正梁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