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認識『老化』以進一步『抗老化』

老化是條不歸路,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走得慢一點;然而走得快樂一點或許才是最好的抗老防衰之道。

自古而今,自中而外,「生、老、病、死」屬一種亙古不變的自然律,其中『老化』為「所有隨著時間發生之構造及功能性變化,面臨壓力存活能力減低,甚至死亡等所有變化的總和」,必影響及「罹病、衝擊、衰退及死亡」之自然趨勢。生物體為維繫生命必須經過必要之代謝,而代謝即產生『氧化』現象,『氧化』現象便是『老化』之重要源頭。生物體從無到有之後即持續不斷進行『氧化』與『老化』現象,此乃為生物體必然之結果。

有關老化(aging, ageing)的定義,各家的看法尚不盡一致,然大致而言,是指一個生物體「隨著時間流逝所發生構造與功能等所有改變,且須在排除歸於病況外之彙總」;這些導源多發性成因改變使得生物體的健康功能變差,最後導致生物體死亡。因此,可能進一步說,「所有隨時間發生之結構與功能性變化及交互調適,面臨壓力存活能力減低,甚至死亡等所有複雜、奧妙(、不一致性變化的總和」。生物體從上到下,從裡到外,貫穿巨視到微視(macro- and micro- view),即從整個生物體、系統、器官、組織、細胞、胞器、乃至其組成分子等,均隨著時間發生或出現老化現象,老化會造成身體各部分組織或器官機能衰退或功能減弱。

以較通俗實用之說法來看,老化可視為人體隨著年齡之增加,身體出現一系列生理機能和形態方面的退行性變化等人生必經之自然現象的總合體。

自有人類之歷史以來,人類對抗老防衰在科學及生活上的努力一直未見中斷過,只是生老病死的自然律也一直循環不已,似乎抗老防衰的努力從未顯示出真正的成果。

數千年來,無論古今東西方之世界,因應對抗老化防止衰弱的努力與嘗試便一直不曾間斷過,且一直口耳相傳,諸多軼事,刻劃鑿鑿,但也一直求之不得;即便是今日,類似之傳聞及道聽途說仍大量充斥,令人目眩神迷。歷史上有著諸多沿河上溯或赴偏荒尋幽探勝尋得「青春之泉」的故事,其真實性成迷。『老化』蘊含太多太多大自然難解之奧密,其機轉、成因、改變、異常等問題大多仍處「黑箱」狀態。老化研究發展至今,只稍知其淺表而已,對老化的「所以然」大部分仍所知有限。

生物體的老化有主動及被動之兩個方面,主動老化方面,乃生物體內自動自發隨時間衰退之綜合結果;而被動老化方面,則為生物體內節制老化的綜合反應或現象。生物體內啟動或節制老化的源頭為老化相關之基因,再由基因支配產製相關之老化調控因子,彼此交互作用,加速或減緩老化過程的進行與結果。

從分子、細胞、組織、器官、乃至整個生物體均隨著時間老化。老化基因數目多少不知,但在人體三萬多基因中所占比率並不大,又分為四大類,即致老化基因、抗老化基因、增殖基因及抗增殖基因;基因之表現又受到種種已知、未知客觀條件之限制,而影響其在個人身上之表現及在整個族群之穿越能力,使得單單透過少數基因來控制老化顯得難以著力。

生物體內一些組成的大分子如蛋白質、脂質、核酸等,一如大自然界之無機分子般地,可隨時間自動發生交錯糾結的現象,久而久之,結構變僵硬,喪失彈性而瓦解。如糖尿病的高血糖,可令葡萄糖黏附血管壁蛋白質大分子,透過非酶性糖苷化造成反應鏈,使之交錯糾結,持續進行一陣子,久之終而導致組織僵化瓦解。

此外,生物體內因呼吸、消化、生活、活動等,即透過代謝源源不斷產生的極不穩定且到處流竄的自由基。此自由基在生物體內持續不斷地流竄破壞,「抗氧化劑」的觀念即是針對清除自由基而來,身體亦多多少少能產製一些荷爾蒙、特殊蛋白等,以節制氧化與老化趨勢,至於由外界提供類似之物質者,其效果恐不易透過具體實證來加以預期。

環境因素、生活型態、營養、運動等均會影響到老化的進行與結果。過於極端之環境,如過冷、過熱、過濕、過乾,過多之環境污染、濫用及輻射線暴露等對身體之衰退老化有負面之影響。生活型態力求簡單、樸實、規律而穩定,適足以延緩老化之速度。營養之熱量、內容、比例及分佈,對生物體的成長發育乃至老化等,均扮演一定的角色,當營養超量及明顯不足時,並不能獲得額外的好處,反而是稍稍減少一些,即足以延緩代謝,減少自由基的產生,可稍為緩和老化的進行。規律性之運動,足以活化代謝及神經內分泌之調控,讓身體運轉更有效率,可延緩退化之勢,不過應無捷徑或速效。

從19世紀開啟老化研究至今之21世紀,在研究人員的努力下,我們對老化的界定、範疇、過程、結果,以及如何部份抵制、延緩老化之自然趨勢等,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然而老化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單一途徑之成效評估非易,至今人類的一切努力還談不上能成功地控制、影響老化的過程或結果;故是否宜熱衷追逐嘗試抗老防衰之舉,值得深思!?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