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秋天咳不停?中醫怎麼看?

秋令時節乾咳的患者特別的多,門診上常常聽到病患主訴「喉嚨乾乾癢癢的就想咳,一直喝水還是乾乾的」、「一直咳嗽,可是沒有什麼痰」、或者「一直覺得喉嚨卡著一口痰,但是很難咳出來」等等。

由於秋季降雨逐漸減少,空氣中的溼度也因而變小,「燥」即成為秋季的主氣。而中醫認為「燥易傷肺」」「燥盛則乾」,中醫所說的「肺」,不止是指位於胸腔中實質的「肺臟」以外,還包括了整個呼吸道系統(鼻腔、咽喉、氣管、肺臟),以及皮膚、毛髮,甚至於部分的防禦免疫系統以及水份代謝的功能。因此除了上述乾咳的症狀外,也很常出現口乾舌燥、嘴脣乾燥脫皮、皮膚乾裂搔癢、眼睛乾澀、便秘等狀況,這都是因為「燥」氣減少了人體中的水份所致。這樣的情況,可以用養陰生津、潤肺止咳的方法來治療,常用藥物如沙參、麥冬、玉竹、川貝、杏仁、桑葉、桔梗等等。

此外,中醫認為「肺屬嬌臟」,意思便是指,肺部系統是非常容易受到體內體外許多因素影響的。一方面許多人在夏天不忌冰飲瓜果等等,種下了病因,一方面早晚溫差逐漸變大、天氣漸漸轉涼,一般人在秋天就常常因為感冒掛病號,而兒童、老人等體質原本較虛弱的族群,更容易因為一個小感冒而難癒,咳個不停。原先有過敏性鼻炎或氣喘的患者,流鼻水、打噴嚏、胸悶、喘促的症狀也容易因天涼發作得愈來愈頻繁。因此,中醫特別注重「秋季養肺」,使用一些止咳化痰、補益肺氣的藥物,例如杏仁、川貝、桔梗、前胡、紫菀、西洋參、黨參、白朮、黃耆等等,來治療咳喘等症狀並增加身體的免疫力。

除了藥物的治療外,平時的起居保養也要多加注意:適當保暖,留心氣候的變化增減衣物或戴口罩;保持生活環境的乾淨,避免灰塵、黴菌、寵物毛屑等過敏原;多補充水份,並應減少辛辣烤炸等熱性、刺激性食品,而一些麻油雞、薑母鴨等補品也不要過量食用,以免助長了燥氣傷及津液;也不宜食用冰品及涼性瓜果;適當運動以增進抵抗力;感冒流行時,避免出入公共場所。

在飲食上,也可以適當攝取一些潤肺生津的食物,如蜂蜜、百合、木耳、山藥、水梨、枇杷、蓮藕、牛奶等。以下提供一些藥膳食療,以供參考:

一、百合銀耳蓮子湯:百合20克、蓮子20克,洗淨後放於鍋中加水適量,大火燒開後以小火熬煮至軟、再加入白木耳40克續熬,最後加入適量冰糖調味即可。百合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蓮子健脾安神,白木耳潤肺養胃、生津液,同煮食用可潤肺生津,對於失眠亦有助益。

二、沙參玉竹雞湯:雞腿剁成塊狀,燙去血水洗淨。鍋內放適量水、雞肉、加入沙參30克、玉竹30克、麥冬30克、紅棗數顆同煮,水開後以文火燜煮約40分鐘,調味即可食用。沙參、玉竹、麥冬三味皆有養陰潤肺、生津止渴的功效。

三、茯苓山藥粥:山藥切片適量、加茯苓、粳米一同熬煮成粥,甜鹹皆宜。山藥、茯苓既有養陰的功效,更是很好的益氣健脾化痰之食療藥物,藥性平和,特別適於老年、兒童等體虛之人服用。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