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心臟驟停時 空等救援緩做CPR 存活率大降六成

CPR到底該怎麼做、何時做,才不會錯失任何一個關鍵的救命機會?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加護病房主治醫師藍偉仁表示,當發現病人突然倒下且無反應時,此時應評估有無「正常呼吸」,若為瀕死喘息式的呼吸(agonal gasps)也應同樣緊急給予心肺復甦術(CPR),以掌握黃金救援期。

台灣老人急重醫學會今(4)明兩日在馬偕紀念醫院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藍偉仁醫師在會中發表有關心肺復甦術(CPR)的急救缺失與提醒報告。

藍偉仁醫師表示,心臟驟停往往發生在瞬間,當面臨這種情況時,提醒民眾應即刻觀察病人還有沒有「正常呼吸」,若沒有呼吸則立即給予急救;值得注意的是,心臟驟停的病人很可能還存有瀕死喘息式的呼吸(agonal gasps),這種情況下,病人外觀似乎仍看得出有淺而慢的呼吸,但胸部已不像正常呼吸時有起伏,僅屬於一種非自主性的生理反應,就像魚離開水面,嘴巴仍會一開一閉,但其實已無法再對身體提供氧氣,此時若能立即施予CPR同樣可以有救命機會。

根據Dr. Ben Bobrow針對2005-2009年的研究顯示:心臟病人在醫院外發病若即時接受按壓胸部施救,存活率可達13.3%;而採傳統CPR程序先行人工呼吸法再給予心外按摩,平均延誤時間約30秒,但這關鍵的30秒,將導致平均存活率大幅下滑約六成,只有7.8%。

想跟死神拔河也得靠臨場技巧與應變能力,根據統計,無法在心臟驟停的初期及早辨識及啟動緊急醫療救護系統常常是導致CPR失敗的原因。藍偉仁表示,當人體因呼吸心跳終止時,在四分鐘內肺中與血液中原含之氧氣尚可維持供應,此時間內若迅速急救確實做好CPR,將可保住腦細胞不受損傷而完全復原,在四到六分鐘之間則視情況之不同,腦細胞或有損傷之可能,六分鐘以上則一定會有不同程度之損傷,而延遲至十分鐘以上則肯定會對腦細胞造成因缺氧而導致之壞死。

判斷是否需要緊急CPR其實只有短暫的瞬間,目前建議對成人、兒童、嬰兒(新生兒除外)急救時,除了要立即呼喊求救外,應儘快施以至少一分鐘100下速度的心外按摩,按壓點是以手掌根部放在胸骨的中央,並與胸骨成直角(如附圖),按壓深度至少五公分、兒童至少1/3胸高,直到有反應或救援抵達為止,若在等待救援時延遲給予CPR,則存活率將大降六成。

值得注意的是,CPR按壓深度與速度不足時,其實並沒有達到效果,而當CPR一經開始,除非必需停頓之原因(如電擊或交換施作者)外,千萬不可中斷超過10秒鐘,因為當心外按摩一經停止,患者的血壓將瞬間降至零點,因此建議民眾熟記「用力壓、快快壓、胸回彈、莫中斷」口訣,掌握黃金急救時間。

至於過去常採用的人工呼吸法,則因為考量衛生與把握心外按摩時間,因此美國心臟學會(AHA)現已不再建議一般民眾施行。
示意圖:正確按壓胸部之部位,應以手掌根部與胸骨成直角為標準。
本文作者【馬偕紀念醫院】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提供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