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小心骨質疏鬆症來敲門

骨質疏鬆症就是骨頭的堅密度減少。
以骨密度儀測定時,當T值小於-2.5即可確定診斷為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產生的因素,是骨基質的損蝕及骨質的流失。由於人體的重量是由脊椎骨、骨盆骨〈或稱髖骨〉及大腿骨所支撐,所以骨質疏鬆症所造成的骨折容易發生在脊椎骨、髖骨及大腿骨。

疾病為何找上門

青春期時,由於骨基質的生長,手骨、腳骨跟著延長,所以身高變高。接著,鈣質沉積在骨基質的隙縫中,使骨頭變的堅硬,可以負載重量。缺乏骨基質,人們長不高,造成侏儒症;缺乏鈣質,骨頭不夠堅硬,不能負重,容易骨折,好像玻璃娃娃。

生育期的女性,因懷孕時要供給胎兒足夠的鈣質,以便骨頭、牙齒順利生長,所以容易缺乏鈣質。停經以後,進入更年期,因女性賀爾蒙分泌減少,鈣質容易隨著尿液流失,造成鈣質不足。隨著年歲的增長,反應變為遲鈍,運動量減少,骨質溶解度超過骨質合成度,使得骨頭的質與量皆減少,造成骨質疏鬆症。

我們要有警覺性,在懷孕時多補充鈣質,更年期補充賀爾蒙,上了年紀以後,更要多多補充鈣質,因為體重、食物及藥物是我們可以控制的。我們如果控制體重,改善飲食習慣並妥善利用藥物,便可預防骨質疏鬆,並且治療它。

容易造成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有類固醇、鋁劑、細胞毒劑、抗痙攣劑、肝素及鋰劑等。如果每日五毫克,連續半年以上持續使用類固醇,會大大增加骨質疏鬆症的可能。因此,長期使用類固醇者,應注意監督骨密度,並且注意飲食、運動、避免骨折的發生。

強身健骨的撇步

對於骨質疏鬆症有益的食物,是含鈣多的食物及含蛋白質多的食物,例如乳類食品及豆類食物,包括:牛奶、鈣片、乳酪、小魚干、豆腐及雞蛋等。對於鈣質的攝取量,青少年每日需1200至1500毫克,成年人每日需1000毫克,老年人及停經後的婦女,每日需1500毫克。

陽光及維生素D可以協助鈣質的吸收。台灣日照充足,每週兩次至三次,每次五至十分鐘曬曬太陽,便可獲得充份的維生素D。臥床病人或日曬不足的地區,每日應攝取400至800IU的維生素D,並多吃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蛋黃、鹹水魚、肝臟及乳製品等。

運動有助於體內鈣質的分佈。缺乏運動的人,鈣質容易在腎臟堆積,造成腎結石。適度的運動,可以使鈣質平均分佈到肌肉、神經及骨骼,形成骨骼的強健。每週三至五天,每天三十分鐘到四十五分鐘,規律而略為負重的運動,例如:快走、慢跑、游泳,均可改善骨密度。

多吃鈣質的食物、每週固定曬個太陽、規律性地運動,以及戒菸、戒酒、戒咖啡,少用類固醇,定期追蹤骨密度,都是防止骨質疏鬆症最有效的方法。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