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消除婦女腹部贅肉解除健康危機

林口長庚婦產部住院醫師黃尚玉
林口長庚婦產部主治醫師鄭博仁校閱

現在人對於美麗女子的認定似乎跟纖細苗條劃上了等號。從過去的奧黛麗赫本到今日伸展台 上的紙片模特兒,無一不是以清瘦骨感見稱。在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上映後,更是吹 起一陣「4號風潮」,而年輕一代的女孩子也把減重當做是必修科目,彷若是全民運動一般 。然而,不管年輕的時候多麼努力,隨著年紀的增長,鬆鬆垮垮的贅肉還是會在腰際悄悄出現 。尤其是在停經之後,脂肪似乎更容易堆積在上半身,就算是體重沒有增加,但是腰圍還是 一吋一吋增大。許多婦女對於更年期之後益發呈現的福態頗能泰然處之,然而,站在醫療的 角度而言,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腰圍越粗,健康的危機就越大。

人體的脂肪分部有兩種:下半身的脂肪分布多位於皮下,造就出梨子型的身材;而腹部的脂 肪則多為臟器層脂肪,主要分部在內臟周圍。然而,這層看不到也摸不到的脂肪,卻和許多 代謝異常、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的糖尿病,甚至是乳癌的發生息息相關。脂肪的分部受到許 多因素的影響,遺傳是其中之一。每個人會有多少脂肪組織,以及這些脂肪組織會如何分布 ,都跟基因表現息息相關。

另外,荷爾蒙也扮演重要的角色,研究指出,更年期之後,女性 荷爾蒙分泌減少,體內男性荷爾蒙比例上升,再加上可體松的濃度增加,都跟腹部脂肪的堆 積有關。科學家嘗試著對於這層看不到的脂肪層進行測量,一般常用的方式為BMI=體重(kg)/身高平方(m2),但在肌肉發達或身材較高的人身上會失真。最準確的為影像學檢查,可以直接測量臟器脂肪層的厚度。另外,腰圍也可以正確反應臟器脂肪層的多寡,以BMI25∼34.9之 間的人為例,若腰圍大於35吋則為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群;但若身材較為嬌小的東方女性, 則腰圍大於31.5就可認為有影響健康之慮。

腰臀比也是另一個測量工具,把腰部最細的地方除以臀部最粗的地方就是腰臀比,若是大於0.8,則罹患心臟疾病及中風的機會都會增加。以往脂肪細胞被認為只不過是一種能量儲存的組織,但今日的研究卻越來越將其視為一種內分泌器官。腹部的脂肪組織,在飯後或是大吃大喝之後會分泌一種名為瘦脂素的荷爾蒙,這種荷爾蒙可以控制食慾及調節新陳代謝率。

此外,像是脂締素在人體內具有增加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和血糖耐受度的功能;脂肪細胞也會藉由分泌細胞激素來改變細胞對於胰島素的敏感性,進而對血壓及凝血功能造成影響。另一項研究顯示,由於臟器脂肪層位於肝門靜脈周圍的地方,由臟器脂肪層所分泌的物質,像是脂肪酸等,會直接經由肝門靜脈到達肝臟,進而影響血脂肪的代謝,造成體內膽固醇,尤其是壞膽固醇的比例上升,增加細胞對胰島素的抵抗力使得血糖上升,罹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增加等。總括而言,肥胖所帶來胰島素的抵抗力增加使得血糖上升、血脂肪及三酸甘油脂增加、高血壓發生組成的代謝症與心血管疾病、大腸癌及腦中風發生率,有高度相關。

而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照顧能力與年老時的記憶力及語言流暢度的評估上,腰圍較大的族群表現也 都較差。想要打擊這萬惡淵藪的腹部脂肪靠仰臥起坐是沒有用的。目前科學家積極投入減肥抗脂藥物的研發,像是Sibutramine,對於臟器脂肪都有不錯的效用;新藥Rimonabant則可作用在腦 部,有效降低食慾。但在目前,生活習慣的調整、有效且持續的運動及良好的飲食控制,才 是減重護健康的上上之策。一項由美國杜克大學所進行研究指出,每天進行30分鐘以上的中 度耐受力運動,6個月下來可減少6%的脂肪堆積;而每週慢跑32公里則可同時減少臟器脂肪 和皮下脂肪的厚度。另一項由賓州大學所主導的研究則顯示,1個禮拜2次,每次1個小時的 重量訓練,可以減少4%的體脂肪率,尤其是臟器脂肪。

此外,飲食控制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單純的節食不但瘦不下來,反而會造成人體處於挨餓的狀態,使得新陳代謝率降低,甚至是在恢復飲食之後更容易造成脂肪的堆積。正確的飲食改變,應為多吃蔬菜、水果及全麥穀物,減少糖飲料及精緻飲食的攝取,以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取代動物性脂肪及反式脂肪,這樣才能吃出健康也吃出苗條。消除腹部贅肉、解除健康危機、改變飲食方式、養成運動習慣,妳也是下一個健康的4號美人。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