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秋季該如何養生?

秋季,從立秋開始,歷經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其中的秋分為氣候由熱轉寒的關鍵點。中醫認為這是天地之氣進入了"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此過渡階段中,立秋至處暑,秋陽肆虐,溫度較高,加之時有陰雨綿綿,濕氣較重,天氣以濕熱並重為特點。而"白露"過後,漸漸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因此若稍有不慎,容易傷風感冒,許多舊病也易隨之復發。在秋季該如何養生呢?中醫教您由飲食及日常作習來保養:

秋屬肺金,主收。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可能少吃蔥、薑、蒜、韭、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燒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狀。秋燥易傷津液,引起咽、鼻、唇乾燥及乾咳、聲嘶、皮膚乾裂、大便燥結等燥症,因此飲食上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山藥、梨、藕、鴨肉、柿子、芝麻、蓮子、甘蔗、蜂蜜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

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閉藏。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同時,盡量不受外在環境紛擾的影響(例如少看電視報紙) ,使神志安寧,以避秋天肅殺之氣。
本文作者:廖敏宏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