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胸腔外科 許文虎主任
衛生署最新調查發現,97年台灣地區平均每13分30秒就有1人死於癌症。在國人十大死因排行榜中,癌症連續蟬聯27年的第一名。如以各項癌症的粗死亡率排序,97年國內10大主要癌症依次為肺癌、肝癌、結腸直腸癌、女性乳癌、胃癌、口腔癌、攝護腺癌、子宮頸癌、食道癌以及胰臟癌。主要癌症排名與96年相同。令人擔憂的是,口腔癌和食道癌的死亡率,在近10年來,呈現兩位數的成長,其中以男性口腔癌成長最多,增加了49.1%。
口腔與食道的緊密關聯:
口腔與食道為一相連的通道,同屬於上消化道(upper aerodigestive tract)的一部份。正因為如此,一些致癌因子不僅會引起口腔癌,同時也會造成食道癌。根據長庚醫院在2009年發表的研究論文指出,自1979至2003年的25年中,台灣地區得到口腔癌、口咽癌及下咽癌之患者當中約有四成同時有食道癌。其中年齡小於50歲的初次患者同時得到二種癌症的機率更高。
口腔癌與食道癌的流行病學:
根據中國醫藥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比較1979與2003年的發生率顯 示男性口腔癌發生率增加為6.19倍,女性增加為2.32倍,男性食道癌發生率增加為1.99倍,女性增加為1.01倍;比較1982與2006年的死亡率顯示男性口腔癌死亡率增加為4.72倍,女性減少為0.98倍,男性食道癌死亡率增加為1.19倍,女性減少為0.4倍。口腔癌發生率及死亡率的增加趨勢較食道癌明顯,而男性增加趨勢也較女性明顯。疾病地理分布,口腔癌以東部和中南部地區較為嚴重,食道癌則以東部和北部地區較為嚴重。男性口腔癌與食道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有年輕化的趨勢,並且隨著年代下降而增加,在較新的世代亦呈現上升的趨勢;女性則隨著年齡層的增加而增加,隨年代改變的變化不大,而且於較新的世代均呈現下降的趨勢。嚼食檳榔對於男性有顯著的影響,與低盛行率的縣市相比,盛行率高的縣市之口腔癌與食道癌的發生率危險比分別為1.58及1.13,死亡率危險比分別為1.7及1.29。對於女性,菸、酒與檳榔也有顯著的影響。研究還發現健康危險因子對於這兩種癌症均有交互作用關係存在,亦即影響食道癌的危險因子(如抽菸),對口腔炎的發生率也有影響,危害不容忽視。在這篇研究論文中得出了以下的結論:近年來男性口腔癌與食道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有增加的趨勢,女性口腔癌發生率亦有增加趨勢,並且這兩種癌症與菸、酒和檳榔等行為相關。未來在疾病的防治上,應不分性別,針對使用菸、酒和檳榔的高危險群來進行,以控制癌症增加的趨勢。
口腔癌的危險因子:
一、吸菸:研究者指出無論是香菸、菸斗、雪茄或是國外常嚼食的菸草,都可危害口腔健康。除了牙齒上的菸垢有礙美觀,吞雲吐霧可能引起口乾症狀之外,還有以下幾種病變值得大家留意:
1.口腔癌:吸菸除了導致肺癌之外,和口腔癌也很有關係。研究發現,同時有抽菸、喝酒與嚼檳榔習慣的人,發生口腔癌的機率是正常的123倍;只抽菸和嚼檳榔的人則有89倍;而抽菸、喝酒,但不嚼檳榔的人則有22倍;即使只抽菸,罹患口腔癌的機率也有18倍之多!國外的研究則發現,口腔癌患者80%有吸菸慣,假使口腔癌治療後仍繼續吸菸,發生第二個上消化道癌症(如食道、咽喉等)的機率高出治療後即戒菸者2到6倍之多。抽菸斗和雪茄得到口腔癌的機率比吸菸更高。在台北榮民總醫院口腔醫學部1975至1996年口腔癌378位病患統計中更發現了吸菸患者手術後的五年存活率比不吸菸患者明顯較差。
2.黑色素沈積:尼古丁會刺激黑色素細胞產生黑色素,吸菸者的黑色素主要沈積在前方口腔組織,如牙齦和嘴唇,抽菸斗的人則主要發生口角和頰黏膜。色素沈積的範圍以吸菸的第一年增加速度最明顯,之後隨吸菸時間的長短和量有關,而女性又明顯高於男性。吸菸引起的色素沈著可因戒菸而於3年左右的時間內逐漸地改善消褪。
3.黑色毛狀舌:黑色毛狀舌患者中也常見老菸槍。我們的舌面上遍布著一種小突起,叫絲狀乳頭,正常狀態下,絲狀乳頭上的角質會自然產生且自然脫落。當絲狀乳頭的角質層異常增生或減少脫落時,就會形成毛髮狀、長長的舌苔,而吸菸者就容易在舌苔上產生猶如菸垢般的黑色。
4.尼古丁口腔炎:吸菸和抽菸斗者的硬顎黏膜常會泛白且綴以猶如繁星的紅色小點,稱為尼古丁口腔炎。一般認為尼古丁口腔炎是菸草的熱刺激而不是致癌物引起的化學變化,因此沒有癌化傾向。好發於45歲以上,上顎長期受熱刺激,使黏膜增生或角化增加,所以呈現灰白色,而熱的刺激也使得黏膜下的結締組織和許多小唾液腺發炎,紅色小點點就是上顎小唾液腺開口呈現的發炎現象。尼古丁口腔炎是可以自癒的,停止吸菸1至2週左右,上顎黏膜就可能恢復正常;但是如果癮君子的上顎黏膜白色病灶並未因戒菸而在一個月內復原,那麼就很可能是白斑症(口腔癌前期病灶),而不是尼古丁口腔炎了,一般民眾最好還是向醫師就診,以免延誤就醫。
5.牙齦炎與牙周病:吸菸也是牙周病的重要推手。近年的研究發現,牙周健康的人,無論吸菸與否,都不會引起牙周病,但如果是本來就有牙周病或牙齦炎的人,則會因吸菸而使病情加重。除了以上各種疾病外,剛拔牙的患者也是不宜吸菸的,以免傷口再度流血;接受化療或頭頸部放療的患者也應避免吸菸,以免加重了治療時的口腔黏膜炎。
由上述情況看來,戒菸不僅可遠離口腔癌,更能避免其它口腔軟組織病變及不美觀的外表。
二、飲酒:根據英國的研究指出,菸品不是唯一口部致癌因素,酒喝多了同樣會出問題,其中中年男性罹癌機率提高28%、女性24%,英國對照1950年代倍增的酒精消耗量,與40歲族群的罹癌現況,發現過去十年間,男、女性罹患口腔癌、喉癌、舌癌及唇癌等機率,平均提高26%。英國公共衛生學系系主任艾倫馬堯.戴維斯(Alan Maryon-Davis)教授表示:「真正致命的是同時飲用雞尾酒之類的烈酒和吸菸,這會對脆弱的口腔和喉嚨造成雙重打擊。我的建議是如果你要喝酒,就不吸菸;反之抽菸就要避免喝烈酒。」 根據丹麥最近統計自1954年至1992年的酒精上癮者(男性15258位及女性3552位)的研究顯示,他們與罹患舌癌、口腔癌、咽喉癌及食道癌有非常強烈的正向關聯。在台北榮民總醫院口腔醫學部1975至1996年口腔癌378位病患統計中更發現了長期飲酒患者手術後的五年存活率比不吸菸患者明顯較差。
三、檳榔:嚼檳榔除了會造成牙齒本身和牙周組織很嚴重的破壞外,更可能引發口腔、咽、喉與食道的癌症,口腔黏膜的硬化或其他多種屬於癌症前兆的癌前病變(如白斑、紅斑、疣狀增生....等)。台灣嚼檳榔人口高達二百四十萬人以上,且據統計口腔癌患者88%有嚼檳榔的習慣。根據衛生署資料顯示,民國八十年,口腔癌首度進入國人十大癌症死因;民國八十二年,我國男性十大癌症中,口腔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同時高居第五位,民國八十五年,口腔癌已躍昇為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率之第七名。民國八十八年更前進成為男性十大癌症死亡率之第四位。檳榔為何會導致癌症?檳榔果俗稱「菁仔」,其成份中的「檳榔素」及「檳榔鹼」均具有致癌性,其添加的「荖花」同樣有致癌性。所以「石灰」、「荖花」和「檳榔果」合併的檳榔成分最容易造成口腔癌粘膜病變的發生,嚴重時更可能轉化成癌。在台北榮民總醫院口腔醫學部1975至1996年口腔癌378位病患統計中更發現了同時有吸菸、飲酒及嚼食檳榔的患者首次罹患口腔癌的年齡比上述三者都沒有的患者還年輕12歲。
食道癌的危險因子:
如同其他大多數的癌症一樣,我們仍不知道引起食道癌的真正原因,但還是發現一些會增加得到食道癌機率的危險因子,現代的醫學研究已發現一些與食道癌相關的危險因子,包括了遺傳因素,生活習慣與飲食,現簡述如下:
1.老化:40歲以下很少有食道癌,超過40歲後發生率隨年紀增加而增加,尤其年齡較大者發生食道癌的機會較高。
2.性別:男性較高的比率會得到食道癌,國外報告在三至四倍以上,在台灣地區此差異更大,估計男女差異高達九倍以上,這是世界其他國家見不到的情形。
3.種族:非裔美國人比白種人較有可能的得到食道癌,台灣地區過去有報告外省籍似乎有較多比率。台灣地區一般說來,山地鄉的罹患率較高,除了種族遺傳因素外, 生活習慣也應扮演相當角色。
4.菸草:包括香菸、雪茄的使用的還是會增加食道癌機會。菸癮愈大機會則愈高,倘再加上喝酒內機會上升更高。醫學研究早已指出菸草中的物質會導致食道表皮細胞內DNA的損壞,造成癌變的發生。台灣研究估計抽菸可使得到食道癌增加在四、五倍左右。
5.酒精:長期飲酒,除了對口腔、咽喉部黏膜刺激之外,酒精代謝的乙醛類物質,在動物實驗是致癌物;酒精也是一種好溶劑,能增加一些致癌物質穿透深層組織,酒+香菸的致癌加成作用,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另外,酒精濫用者也經常忽略營養的攝取,造成免疫不佳,最後使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發生的機率大增。雖然酒精對食道癌而言是相當弱的危險因子,但酗酒一樣會增加食道癌的機會。歐美學者曾報告酒精的消耗量與食道癌的發生率有相關性,與各種酒類的不同則無關係。
6.檳榔:台灣地區檳榔與食道癌的相關性雖未有確切的報告,但也認為是引起食道癌相關的危險因子。一般有抽菸加上喝酒,可使危險機率增到九倍以上,若是再合併嚼食檳榔,則其罹患食道癌較一般人驟升達六十倍以上。
7.Barrett's食道炎:這情況與胃食道的逆流有關,食道下端受酸性物質的長久刺激,上皮細胞逐漸發生變化,成為一個癌前病變,發展出的食道癌以腺癌型佔絕大多數,與上端的食道癌型態不同。
8.日常飲食:飲食中缺乏蔬果、礦物質與維生素也會增加食道癌發生的比率,尤其是維生素A與B。
9.鹼液的攝入:鹼液是工業的強力化學藥品,用於許多清潔洗滌過程,甚至包括家庭的清洗劑都含這類物質。當誤食,或其他因素造成腐蝕性食道炎,也意味增加了食道癌的機會,有文獻指出這些病人在四十年後多數都發生食道癌。
10.食道弛緩不能:這種疾病的產生是因食道下端賁門處的神經發生問題,造成括約肌無法適當地放鬆,以致食物不容易進入胃。食道上端變得擴大,合併食物滯留。為何這類病人較容易發生食道癌仍未了解,但統計概略地發現其中6%病人會生成鱗狀上皮性的食道癌,每一千人中每年可能有3.4人會產生食道癌。
11.遺傳:遺傳與癌症的發生一直都有某些程度的相關,在大陸 河南地區的研究指出某些家族裡的成員較容易得到食道癌,當然這也可能與相似的生活環境有關,但下列 Tylosis 遺傳性疾病即是一例。
12.Tylosis:這是種罕有的遺傳性疾病,手足掌表層均會過度生長,幾近100%會得到食道癌。
13.食道webs:食道裡有不正常的突出組織膜,會妨礙到食物的吞嚥,這種疾病也常合併有貧血,與手指甲,脾臟及其他的器官的異常,也是被稱之為普魯默-文森徵候群的表現之一。而約略十分之一的這類患者會發展出食道癌。
其他被提過的危險因子還有硝酸鹽、念珠球菌感染、黃麴毒素等,而有發生過頭頸部癌症者較容易得到食道癌,在食道癌的病人身上也較常發現一些特定型的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總之,癌症的發生非單一因素即能解釋,但流行病學的研究還是可以發現那些情況較會得到食道癌,開啟了預防之道。
民國九十年高雄醫學大學職安所、胸腔外科和胃腸內科的研究團隊,與台大醫院和高雄榮民總醫院合作,研究國人罹患食道癌的危險因子,從民國八十五年至九十年共五年間,共收集423位病理診斷為食道鱗狀細胞癌的病患和721位健康對照組;其結果,發現每天平均飲酒20至40克(約每天喝2至3罐的罐裝啤酒連續6個月以上)者,罹患食道癌的機率為未曾飲酒者的6.5倍,而且每天飲酒大於40克(約每天至少喝三罐的罐裝啤酒連續6個月以上)者,其危險性大增為18.1倍;至於吸菸,每天平均抽至少一支菸並連續一年以上者,其罹患食道癌的機率約為非吸菸者的3至5倍;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如研究個案能及時戒酒和戒菸等不良習慣,至少10年以上,相對於仍持續飲酒或吸菸者,其發生食道癌的風險會顯著地降低。另外,嚼食檳榔的量愈多也有愈高的致癌性(每日平均嚼食1至10顆和20顆以上分別為未嚼食檳榔者的5.1和6.3倍)。此研究也發現飲酒和吸菸以及飲酒和嚼食檳榔出現相乘積的危險性,如果研究個案既吸菸又飲酒,其罹患食道癌的機會是未曾吸菸和飲酒者的20倍;而如果研究個案既飲酒又嚼食檳榔,其罹患食道癌的機會是未曾飲酒和嚼食檳榔者的31倍;當然,同時吸菸、飲酒而且嚼食檳榔者與沒有這三種不良習慣的人相比,其罹患食道癌的機率更高78.6倍;而且如果國人能夠遠離這三種不良習慣,則有84%應該會得到食道癌的人,會因此而不會發生。
如何預防口腔癌與食道癌:
既然許多癌症的發生是有原因可循,雖然還不能完全解釋所有癌症的形成,但這是人類目前在抗癌路上,最起碼可以輕易避免容易致癌的危險因子。就如同前面所述,頭頸部癌症的危險因子:菸、酒、檳榔、菸草、一些化學物質、少數醃漬食物及長久保存食物,只要我們遠離它們,並且避免從事有毒燻煙及霧氣的工作,如果無法避免,那也要做基本防護,這就是我們預防頭頸部癌症工作的第一步。至於次級預防,當然就是定期檢查。鑑於統計研究發現,上述頭頸部癌症及食道癌有著密切關係,而癌症復發大都在原部位或周圍的位置,也可能轉移至其它部位。由於醫學科技的進步,消化道內視鏡的發明大大提高了早期診斷癌症的機會,也是提高癌症存活率最有效的方法。胃鏡除了可觀察消化道黏膜微小變化外,更可以適時地經由胃鏡作活體切片病理檢查及細胞學檢查,診斷十分正確。所以我們建議頭頸部癌症的患者應定期接受胃鏡檢查以期排除食道癌的發生。
如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口腔癌之治癒率也會提高不少,因此一般民眾需認識口腔癌的癌前病變及早期症狀。口腔癌的癌前病變包括口腔各處黏膜之白斑症、紅斑症、黏膜下纖維化、疣狀增生及慢性潰瘍。所謂癌前病變本身並非口腔癌,但長期置之不理或刺激源一直存在時,以後有極高的可能性發展成口腔癌。平常大家可以定時面對鏡子照著口腔的各個部位循序自我檢查(包括用眼看及用手摸),若發現有以下各種情形時即應提高警覺,並立即到醫院做進一步的口腔檢查,或必要時之病理切片檢查:
(1)口腔黏膜顏色或外表形狀改變:如變白、紅、褐或黑,且無法抹去;或原先存在的痣面積增大、表面增高、變粗,出現潰瘍或色澤發生改變。
(2)潰瘍:超過二週以上尚未癒合的口腔黏膜潰瘍,應接受活體組織切片檢查。切勿擅自塗抹任何口內藥膏,以免延誤治療良機,而使病情惡化。
(3)腫塊:口內或頸部任何不明原因之腫塊,(觸摸時不一定有疼痛感),應儘快接受正規醫學的檢查和治療。
(4)舌之運動與知覺:舌頭之活動性受到限制,導致咀嚼、吞嚥或說話困難,或舌頭半側知覺的喪失、麻木,皆應儘早查明原因。
(5)顎骨與牙齒:顎骨的局部性腫大,導致臉部左右的不對稱,有時合併有知覺異常(如下唇麻木感)或牙齒動搖等症狀,須請牙醫師診察是否長瘤,或是一般牙周病,小心做鑑別診斷。
(6)口腔黏膜的知覺與開口度:有嚼檳榔習慣的人應注意是否感到口腔黏膜乾澀、灼熱、或有刺痛感,以及開口度受限,張嘴時口腔黏膜拉緊(可能是口腔黏膜纖維化)。
由於食道癌初期沒有甚麼明顯的症狀,所以極容易被忽略,而延誤早期治療的最佳時機,治療的成功率因而大打折扣。食道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常常只有大約10%~21%,因此,食道癌的預防十分重要。美國最新一份有關癌症流行病學的期刊『Cancer Eqidemiology Biomarkers and Prevention』上,刊載了一篇研究報告,研究中發現,富含食物纖維的飲食,最能夠預防食道癌。其次,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植物性蛋白質、beta胡蘿蔔素、葉酸、維他命C、維他命B6、以及維他命E都能夠降低罹患食道癌的機會。其他也有研究顯示,抗氧化的食物,可以減少食道癌的發生。除了抗氧化物之外,茶也可以預防食道癌。不過,茶水不可以過熱,因為長期喝任何過熱的飲料,都可能反而增加食道癌的得病機會。抽菸、酗酒是食道癌的兩大危險因子,戒菸酒可以明顯降低危險。醃漬食品、燻烤食物、食道逆流、肥胖、非類固醇消炎藥等,都會增加食道癌的患病機會。蛋白質攝取過多,尤其是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過多,也會增加食道癌的機會,所以肉類不應該多吃。雖然目前有關癌症的成因,還未完全了解,但是食道癌仍然可以有效預防的,而最重要的,莫過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
如何預防口腔癌與食道癌:
透過定期的自我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接受正規醫療,的確是治癌的良策;不過,預防才是制癌的上上之策。所以不管您現在是不是「紅唇族」的一員,應為自己和至愛的親人著想,我們大家對檳榔、菸酒等不良嗜好物,還是趁早遠離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