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一名7歲男孩,因為覺得喉嚨癢,不斷發出清痰的聲音,緊張時特別明顯,入睡後就會停止。這種情況持續了近3個月,周遭的人不堪其擾,家長帶他看遍過敏科、耳鼻喉科、小兒科,結果只查出來輕微過敏,但做了減敏治療也絲毫不見改善。直到有一天,男童忘了做作業,早上到校後,兩腿忽然不自主抽動,症狀時好時壞,接下來,眨眼、張嘴等不自主動作也一一出現,家長緊急帶他就醫。
病例2
近日頻頻地震,人心惶惶。一名12歲的健康女孩,在地震後出現不自主的動作與聲音,像是眼睛頻頻眨動、清喉嚨、手每幾分鐘就抖一次、呼吸急促並開始喘氣。家人以為是過敏,數度就醫卻找不出原因,日前帶她來看診,說她當年在921地震發生後,也曾貌似受到驚嚇而出現過類似的情況。近日一再地震,她的症狀又開始了,而且次數越來越頻繁,怎麼阻止都沒用,令家人坐立難安。
這些不自主的聲音和動作,其實都是妥瑞症引起的。患者本身對壓力的感受,也會影響症狀的輕重程度,病例2的女童就是如此。然而環境本身並不會讓人得到這個疾病,相對而言,環境只是一個誘因。那麼,妥瑞症又是怎樣的疾病呢?
常見症狀
妥瑞症(Tourette syndrome)是一種兒童腦部基底核(basal ganglia)具神經生物學基礎的慢性疾病,此症候群的動作及聲語上的抽動(tic)所發生的頻率與嚴重度,會隨著時間而有明顯的起伏。tic最常出現的有眨眼睛、吐舌頭、裝鬼臉、聳肩膀、搖頭晃腦等快速而短促的動作,以及清喉嚨、擤鼻子等聲音。tic不是壞習慣,也不是常被誤認的心理疾病或精神病,更不是故意要引人注目。且當患者專心於某一事物時,tic常會自動消失。
就目前的了解,環境因素不會引起妥瑞症,但是壓力及緊張有可能大幅影響tic的發生頻率及強度,例如病例2的女童,因此這些症狀於患者熟睡時大多會完全消失。據估計,每200人就有1人罹患妥瑞症,患者多半在5、6歲時發作,青春期可能加重,男女比例是3:1。成年前,6成左右的患者會自然痊癒或症狀明顯減輕,前述男童可說是典型病例。
診斷準則
根據美國精神病學會於2000年發行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妥瑞症屬於抽動性疾患(tic disorder)的一種:
▲ 病程中某段時間,曾出現多重運動性抽動及一種或更多的發聲性抽動,但不一定同時發生。tic是一種突發的、快速的、重複發生的、非韻律性的、刻板的運動性動作或發聲。
▲ tic每日發生多次(通常是一陣一陣的發生),在1年以上的期間內,幾乎天天或陣發性的出現,在此期間從無一次持續3個月以上的無抽動時期。
▲ 初發病於18歲以前。
▲ 此障礙並非由於使用某種物質,如精神刺激劑;或一般性醫學狀況,如亨汀頓氏(Huntington)舞蹈症或病毒感染後腦炎的直接生理效應所造成。
小提醒:與癲癇的鑑別診斷
發生動作異常,若僅有左側或右側,而非兩側同時發生,這很可能是局部癲癇。一般腦波檢查,癲癇患者會在大腦局部出現棘波、棘慢複合波,而妥瑞症患者的腦波通常沒有異狀。若是左右對稱的抖動,合併意識改變,甚至昏迷、口吐白沫等,很可能是泛發型癲癇,腦波會呈現泛發的棘波、棘慢複合波。而妥瑞症患者發作時,意識清醒,不至於昏迷,他們大部分的時候,知道異常動作「又來了」,只是沒有足夠能力加以控制。
神經影像學檢查
從神經影像學發現,妥瑞症患者的基底核和環繞連接運動皮質區的基底核也會受到影響。一些神經影像檢查如核磁共振檢查(MRI),有時會發現患者基底核不對稱,或較正常人體積小的情形。正子檢查(PET)則顯示出額顳葉和基底核處的代謝及血流不正常。
「皮質-紋狀體-視丘-皮質迴路」(cortical-striatal-thalamo-cortical circuits)是近年來神經精神異常病理機制的研究主題之一,此假設認為妥瑞症與基底核及額顳葉之間的聯繫出了問題,因為這個神經迴路有一部分與掌管運動功能的腦皮質層相連接,因此才有tic的發生。當其和管理行為或情緒的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相連接時,患者還可能出現強迫症、容易分心、專心度不足或過度活動等情形。
基因研究的發現
多年來,我們對妥瑞症展開的完整研究,已獲得相當成果,例如比對一百多例病患與正常人的血液樣本後發現,兩者多巴胺接受器的基因有顯著差異,這項結論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普受重視。
一般來說,懷疑罹患妥瑞症的初診病人,會先接受詳細檢查,排除其他疾病之後,接著進行小兒行為評估,過濾出合併的異常行為,並依據相關量表,如Yale GlobalTic Severity Scale來測量及追蹤其tic症狀的嚴重程度。爾後,由本院的基因遺傳研究室對病童血液樣本進行基因鑑定,醫師也會視情況開藥治療。
須重視心理創傷
妥瑞症病患可能具有強迫性人格、過動、焦慮、憂鬱、暴怒、自我傷害、學習障礙等情緒問題,如前述病例,男童就診時,除了不自主的聲音和動作,還有過動與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並且容易激動或生氣。男童母親不知道這是神經性的問題,總以為他是故意的,於是便用責罵與處罰來約束他的行為,造成親子關係相當緊張。男童母親一再強調,孩子非常聰明,但不知何故很難管教,加上種種奇怪的聲音和動作,經常讓她在公共場所出洋相。
妥瑞症病患受到的最大傷害,不在疾病本身,而是誤會所引起的心理創傷。病童往往被當作故意擠眉弄眼、發出怪聲,或是中風、抽筋、癲癇、腦部異常,甚至被視為中邪而送去收驚。其實這種小孩的智力正常,而且極具創造力與想像力,歷史上許多有名的人物,回溯其歷史都可能罹患妥瑞症,如:莫札特等。故不應因其tic症狀而責怪他們,使其自信心喪失、社交能力萎縮,反而應該發揚其優點,幫助他們與其他小朋友一樣,成長茁壯。
用藥可減輕症狀
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妥瑞症可能是腦部分泌過量的多巴胺所致,雖然無法根治,但可用藥物來減輕症狀。藥物治療所用劑量因人而異,目的為儘可能減輕症狀,並且避免引起任何副作用。
事實上,只有10-30%左右的小孩因為出現嚴重的tic,就醫時才發現他患有妥瑞症。大多數症狀溫和或輕微的患者,通常能自我控制,很可能僅有少數同事或朋友注意到他們的異狀,因此除非嚴重影響到他們的社會適應及生活功能,或是影響到他人,否則不需要以藥物或其他方式治療。醫師要注意的反而是患者的共病情形,例如過動與注意力不集中症即為常見的共病,治療共病的症狀往往有助於tic的改善。
結論
妥瑞症患者的整體治療,需要長期追蹤,除了瞭解症狀發生的情況(何時發生、頻率如何),並依其病情改變用藥方針。在治療過程中,更需要家長和老師等的共同配合,做好心理建設及給予足夠的支持,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