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懷孕後期常見疾病—腕隧道症候群

懷孕後期常會出現四肢水腫,甚至會在第一至第三或第四根手指處出現間歇性的麻木感。早期可能只是偶然出現症狀,當甩一甩手腕,麻木感會暫時消失。嚴重時症狀會持續出現,甚至會手指無力,物品時常從手中掉落,手掌的肌肉萎縮等。如果您有以上情形,當心患上「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是指手腕掌側提供手指屈指肌腱以及正中神經滑動的隧道,這隧道的底部是堅固的腕骨,頂部為堅韌的結締組織。腕隧道非常狹窄,因此,當懷孕後期產生周邊水腫時,再加上姿勢不良,容易使得正中神經在腕隧道中被擠壓而產生症狀。依不同的醫學文獻指出,孕婦罹患「腕隧道症候群」的發生率為2-62%。

相對於非懷孕因素引起腕隧道症候群的病患,孕婦比較容易兩側同時出現症狀,但其症狀多屬輕微,有部份患者於產後仍有症狀,需持續治療,至於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甚少。依Mondelli 等學者所發表的長期追蹤研究指出,在發病一年後約有40%患者其症狀及功能都會改善,有47-56%患者其症狀及功能無變化,有4.4-13%患者有惡化情形。

為確定「腕隧道症候群」的嚴重度,醫師除了依臨床症狀及理學檢查作診斷外,有時亦會安排肌電圖檢查或超音波檢查。肌電圖檢查是標準的診斷工具,檢查時會以輕微的電刺激了解正中神經的電生理變化、正中神經被壓迫的位置,可提早發現已有正中神經壓迫但還未產生臨床症狀的患者,同時可區分是否有其他原因導致相似的症狀。超音波檢查可了解正中神經的腫脹程度,以及附近的肌腱及組織是否有發炎積水的情形。

「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療方式包括:

一、輔具使用:患者應減少手腕過度向上及向下彎的動作,晚上配戴護具,一般市售「腕隧道症候群」專用的手腕護具有兩類,主要是看掌側是否有鐵條;無鐵條的較舒適,但固定效果不佳;有鐵條的固定效果佳,但不一定符合每個人的掌型。而復健科醫師則可開立輔具處方,交由職能治療師為患者量身製作護具,由於輔具是量身製作的,因此固定效果及舒適度都不錯,患者亦不需要自費製作,符合由健保給付。依Finsen等學者的研究指示,使用輔具一星期後,疼痛指數可由原來的5.6分降至1.2分(0分為完全不痛,10分為最痛),療效顯著。

二、復健治療:包括熱敷或蠟療、經皮電刺激及雷射治療等,再加上適當的手部運動,治療效果不錯。

三、口服藥物治療:非懷孕患者可考慮使用止痛藥、維生素B群等;懷孕患者因考慮藥物對胎兒的影響,止痛藥只能使用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例如普拿疼),屬藥物等級第二級(即依目前醫學資料顯示對人類胎兒無危險性)。

四、手術治療:對於保守治療無效、症狀嚴重又影響日常生活時,可考慮手術治療。而懷孕婦女大都在產後症狀會續漸改善,需要手術治療的情況甚少。手術後建議接受復健運動,可使水腫盡快消除。
本文作者:陳凱華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