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你的牙齒脫落了嗎?安靜的口內疾病--牙周病

「醫生,我刷牙時牙肉會流血!而且牙齒也會晃動!」這是牙周病患者來到門診時最常提到的主訴症狀。根據調查台灣人的牙周病罹患率高達88%以上,因此大部份的民眾可能患有牙周病,只是本身並不知道。

牙周病大致上分為牙齦炎和牙周炎兩大類,前者的破壞侷限於牙齦部位;而後者則繼續侵犯到牙齒的支持組織:牙骨質、牙周韌帶及齒槽骨。由於支持的骨頭產生破壞,因此臨床的症狀包含了牙齦發炎或紅腫及化膿、刷牙易流血、牙周探測時流血、牙齦萎縮、牙周附連組織破壞、齒槽骨高度降低、牙根裸露、牙齒敏感、牙齒動搖、咀嚼時酸軟無力,最後導致牙齒脫落。

口腔內的食物殘渣若無法徹底清除乾淨,則易堆積在牙齦邊緣,形成牙菌斑。在此階段是可被患者自行移除的。若超過太久時間未被移除,使得唾液內的礦物質包覆在牙菌斑外面的話,則變為堅硬的牙結石,此時則須使用超音波洗牙機或器械才能將其移除。牙結石依所在位置,分為牙齦上及牙齦下的結石。牙周炎主要的致病機轉為牙齦下牙菌斑內的致病菌及患者的免疫反應,當特定的菌種潛伏在牙菌斑內時,除了細菌的毒性因子外,也會剌激宿主的免疫反應,使得齒槽骨被破壞及吸收。因此牙周炎的嚴重程度,主要取決於牙菌斑內致病菌的毒性及患者的免疫反應能力。

牙周病不僅造成口內的牙周組織發炎破壞,同時也會引起全身系統性的影響。包含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肺炎及婦女早產均為可能產生的效應。

牙周病的診療包括了以下幾項:

(一)治療前的全口X-光檢查、牙周探測記錄、及口內的影像記錄及咬合取模。

(二)第一階段治療(非手術):全口超音波洗牙、牙齦下結石刮除、牙根整平、口腔潔牙的訓練(貝氏刷牙法及牙線的使用等)、蛀牙的填補及齒頸部的牙體復形。

(三)第二階段治療(手術):針對深部發炎的部位,進行翻瓣清創手術。依照齒槽骨缺損形狀有利於再生治療與否,則可選擇採用放置再生材料或再生膜及人造骨粉來恢復骨頭外形,以增加牙齒的支持組織。但若齒槽骨缺損為嚴重的水平缺損,則考慮降低牙周囊袋及骨整形術,以便於患者清潔及維持。如果骨頭嚴重破壞,則考慮拔除患齒來去除發炎組織以保留更多的完整齒槽骨。

(四)維持及追蹤治療:治療結束後的一年內,建議每三個月定期回診;在治療滿一年,則改為每六個月追蹤觀察。

牙周病的臨床症狀,經常是慢性的症狀較為和緩且不明顯的悶痛或鈍痛,不像蛀牙引起的急性牙髓炎那樣的劇烈,因此常會被一般患者疏忽而延誤就醫。等到感到有症狀時,常常是因骨頭嚴重破壞而產生的明顯搖動,甚至引起蜂窩性組織炎,那時的治療成效就相當有限,最後大多只好拔牙。因此,民眾應定期半年洗牙檢查一次。若潔牙時有流血症狀,或是牙齦有持續萎縮,則應儘早向牙醫師求診,以便能得到較理想的治療成效。
本文作者:周郁翔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