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癌症學校教我的事

cancer的人生不會被cancel

一個七年級女生,兩次抗癌成功的生命課程

我們總是會認為,年輕人身體好、體力好,對於死亡,根本就是遙不可及的問題。但是,“癌症學校”卻告訴我,死亡並不是老人才會面對的問題;倒是我若不快去接受治療,任由淋巴瘤隨意擴散,長滿整個身體,到時候,棺材裡裝的可能就是“年輕”的我!

選擇積極面對治療,是給自己一個機會,只要能夠張開雙手迎接它,就有機會可以擁抱世界。

◎每堂課程最後皆有台大內科血液腫瘤科&幹細胞移植病房主治醫師姚明的「健康講堂」,提供淋巴癌診斷、檢查、治療的專業醫療建議,幫助你認識淋巴癌。

近年來淋巴癌患者逐年增加,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許多患者都非常年輕。淋巴癌不易診斷,但診斷出來後正確治療,確有著極高的治癒力。政府及國內癌症的基金會都有注意到淋巴癌的這個特點,正努力於防癌教育中。

【她是誰?】

我,貝蒂汝,in my late 20's2002年我到某某醫院攻讀淋巴系Bachelor degree。順利的在2003年畢業,期間修了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等學分。

2007年到台大旁聽,2008年就馬上取得master degree學生正式資格!

2009年初,我的論文已經檢定通過,畢業啦!

畢業系所:台大醫院淋巴系何杰金氏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研究所

必修學分:化學治療(Chemotherapy

選修學分:高劑量治療(High-dose Therapy

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PBSCT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放射線治療(Radiotherapy

研究所畢業論文:自體幹細胞移植(Autologous Transplant

指導教授:姚明醫師 Ming Yao

口試委員:林建廷醫師 Chien-Ting Lin

張喬芳護理師 Chiao-Fang Chang

【醫護人員這樣看她】

虹汝寫下了她的抗癌路程,從生氣,憂慮,逃避,最後積極面對,相信會給看過的病友帶來共鳴與鼓舞。這也是一位淋巴癌病人生活真實的寫照。

----姚明(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幹細胞移植病房主治醫師)

她一直很勇敢,面對一個接一個的「狀況」:打起精神當個好病人與醫師護士親友與志工等人打招呼、說說病況,等著檢查後的審判……這樣的辛苦,她走過來了,並且發揮社會系學生的精神,連移植期間也完完全全地與社會脈動同步,她張大眼睛看光陰的故事…豎起耳朵窺聽病房外工作人員細語…

林建廷(台成幹細胞治療中心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兼任主治醫師)

看著也陪著虹汝一路辛苦的走來,又這麼有理想,有抱負,一點都不被病魔打倒,立下了服務計畫,如願出書,幫助病友…而這一場病…虹汝竟稱之為〝人生隨堂考〞,多正向的思考ㄚ

張喬芳 (台大醫院幹細胞移植病房護理師)

【編輯這樣看她】

初次接觸這本書時,以為內容又是老生常談,但,當我拿起書稿細讀,卻意外發現這67萬字裡『住』著一位罹癌的七年級女生,翻著、翻著,沒想到在她順利度過屆滿五年的存活率的同時,在第六年的一次例行性檢查,竟發現癌症復發!面對「復發」,作者和一般人一樣想「逃」,但主治醫師的一句話:「就遇到了,不然妳要怎樣!」讓她無法反駁不得不正視「復發」這件事情。

「就遇到了,不然妳要怎樣」——如此的實際!卻又如此深奧!

一位七年級生的人生尚未開始,難道就要選擇落幕?!

然而,作者——林虹汝,鼓起她青春的勇氣,選擇了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害怕的「面對真相」。而對付「癌症」唯有「面對」,才能獲得全新的轉化力量,進而勇於「接受所有」。

【她自己這樣看】

我的右邊頸部住著一顆長約十公分的腫瘤,唯一讓我困擾的就是──如此大的腫瘤,讓我打籃球快攻頻頻失誤,因為頭轉不過去,看不到球的路徑呢!——摘自〈化療前的檢查〉

我感覺到皮膚被針扎了一下,接下來,不知道她拿什麼工具,如鑽木一? 般扭轉進我的骨髓腔,剛開始還不覺得怎樣,或許骨髓太難抽了,我發現醫師開始用「力」,感覺一直有像鋸子的東西往我身體鑽!shit!我好痠、很痛、很不舒服,好痛! ——摘自〈化療前的檢查〉

第一次化療很順利,不到一小時就注射完,我心裡暗自想——「這也沒什麼嗎!網路流傳也太扯了!」不過就是打打點滴罷,我身體好得很ㄌㄟ。——摘自〈第一次化療〉

「就遇到了,不然妳要怎樣!」竟深深地烙印在我腦中,怎麼樣也揮不去。好殘忍、好殘忍,卻又很真實的一句話,很想要反駁他,卻又因為話的真實而被駁回。我就像被打回現實一樣,被逼的要正視「復發」這件事情。——摘自〈抉擇與面對〉

邁向康復的路,並不輕鬆,但是,辛苦一定是值得的。有時想想,不做治療,依照存活率大概可以再活3個月;若做了治療但不順利,那可能還是活3個月;若很幸運,治療很順利,那麼生命就不再只是3個月,而是更多的3個月。——摘自〈抗癌路上的三大能力〉

我硬著頭皮,走進移植室裡,去玩我那所謂的「大考」,做了才知道是什麼感覺;我很高興,我完成了我人生的考試,且成績也還不錯。——摘自〈人生隨堂考〉

作者簡介

林虹汝

.射手座女孩

1981年生於台灣台中市

2004年畢業於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社會科學學士

2006年赴美攻讀公共事務系(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Baruch College, 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09年獲頒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第三屆抗癌鬥士

2001年(20歲)時,被診斷「何杰金氏症淋巴瘤」,被迫進入『癌症學校』就讀;卻又在2008年(27歲)時,因「何杰金氏淋巴瘤復發」,被迫補修學分;終於在2009年(28歲)時順利取得癌症學校頒發「抗癌成功」的結業證書。

作者序

編寫自己「生命」的劇本

很多時候,當我回頭看生病的這些日子,我會埋怨,這黃金的10年,人生最重要的10年,我卻都在對抗病魔。

依照常理而言,人生的頭十年,正芽芽長大;十至二十歲,標準的學生生活,不斷念書、考試;變化最多的,應該就是二十至三十歲,很多人生的第一次,會在這十年中發生——大學畢業、進入職場、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結婚、生小孩……幾乎都會發生在這十年中。

而我,回首這十年,二十歲十個月時,被診斷「何杰金氏症」,大學畢業、繼續準備考試、出國唸書,二十六歲八個月時,被診斷「何杰金氏淋巴瘤復發」;預計在二十九歲六個月時會拿到Master degree(碩士學位);三十歲以後,大概會有穩定工作、穩定收入;而我卻要在三十歲才能開始的尋找屬於自己人生的工作。

總覺得這十多年我都被何杰金氏淋巴瘤牽絆著,我過了和一般人不一樣的十年——同學會見面時,大家不是討論工作就是討論小孩,沒有一樣東西我可以跟人討論,每次遇到這種窘狀,就會有些許的自卑。

人生最多變化的十年,是的,我的人生的確有很大的變化,同樣年紀的人可能開始生小孩、當媽媽,我卻開始煩惱「更年期」!有時候會想,如果我的人生沒有這些叉路,大學畢業後到現在會不會就有所不同呢?一次生病、兩次生病,都是在我預料之外,又能怎樣呢?我的步伐永遠比別人慢很多很多!

想到這裡,整個面對偏離社會軌道的失落感就會湧上心頭,很徬徨、焦慮,有時候很感傷、很失落,甚至有時很憤怒,憤怒這脫序的人生,然而,到最後,我也只能安慰自己,或許最後的結果,我也不會比較差!

我的國中導師老師說:「人生的際遇很難用社會期待的標準來衡量,我們都有一個模範或者標準的女性人生地圖,不過若妳仔細觀察周邊的人,或許很少有人的人生是跟循著這樣社會期待來走!」

在看完《小皮耶》表演後,楊醫師也說:「人生沒有一定要Go Straight!」每個人的人生本來就會起起伏伏,而我那所謂的標準人生,說穿了,也只是照大眾化的「人生劇本」過日子,這些劇情都是別人先編寫好的,我們只是在劇本中,扮演別人的角色,而不是扮演自己!

脫序的人生,卻意外的為我編寫了不同的「人生故事」;因為生病,一步步讓我清楚認知我人生的方向與夢想。我的人生或許也有點曲折,至少,我還有夢想,也還能完成我的夢想,用我的夢想,彌補生病的遺憾,繼續編寫屬於我自己的生命故事。

本文作者:林虹汝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