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生活中藥-親民食療法「養生聖誕套餐」

食療,是以尋常食材,經調配與選擇,進行健康維護及防治的目的。中藥的發展,是在尋找食物過程中,逐漸發展出來的,因此中醫有「藥食同源」的說法與思想,不僅在藥物選用與炮製很講究,就連尋常食材調配都有講究。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門診中心中醫科醫師李彩鳳說,千百年前的周朝,宮廷醫生分有四類:食醫、疾醫、瘍醫、獸醫。食醫的編制,就是為了調配食物,以維護健康和預防疾病,達到「食療」目地。扁鵲曾說:「為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癒,然後命藥。」由此可知,飲食情況確能影響人體健康,而食療比藥療更重要。

食療,除了要顧及食物的營養均衡,更要巧妙融入「藥效」。李彩鳳表示,在「本草綱目」中,不難發現熟悉的「藥材」,像是牛肉、紅麴、胡椒、西瓜、奇異果、蛤蠣、芋頭等等,絕大部分的食物,在中醫傳統醫學思維中,都具有「藥性」與「藥效」,但是這些藥材,卻比黑壓壓一碗苦湯藥來的親民且可口。

李彩鳳解釋,以含澱粉的粟米、山藥、芋頭、葛根為例,它可當作醣分營養素來源。食用時具有保護胃壁,減少它物對胃的相對刺激,故前人早已用之於止瀉、健脾胃的「和胃」作用,因此在冬季好發胃、十二指腸潰瘍痛時,可以喝適量熱稀粥,即有緩解疼痛功能。

她說,前人早已使用含澱粉類的原料來「解酒毒」,飲酒前及使用中,吃些含澱粉類食物可以減低酒對胃的刺激與吸收量,因而減少飲酒所產生的不適症狀,如便溏、宿醉、頭痛等,故葛根、芋頭、綠豆等具有「解酒毒」功能。(註一:李世滄/中醫藥資訊網/健康飲食入門)

李彩鳳建議,食療選用要搭配體質來擇用,例如熱性體質則少用熱性食材及藥材,例如胡椒、荔枝、大蒜、十全大補湯等等,可以多用涼爽食材與調味,例如生山藥、綠豆、蘋果等等,所謂:「熱者寒之,寒者熱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是中醫藥治病方法之一,這些原則,同樣適用於食療與日常保健。中醫與中藥是很親民的,每天都環繞在我們身邊,如果可以多加了解並善加利用,相信對於國人身體健康,會有莫大助益。

耶誕佳節將近,以耶誕套餐為例,李彩鳳簡介各項食材及藥材的藥性與藥效,希望可以藉此推廣中醫食療精神與概念,省思每日健康飲食重要性。

【養生無負擔 之 聖誕套餐】

沙拉(柳橙酸奶沙拉)
前菜(燻鮭魚山藥蘆筍捲)
湯品(南瓜山藥濃湯)
主菜(桂葉小茴香豬排)
甜點(仙草凍飲+核桃)
飲料(精力汁─生脈飲+紅景天)

橙:酸味,性寒。止噁,消脹,消化不良,解酒,殺魚、蟹毒。
山藥:甘味,性溫、平。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
南瓜:甘味,性溫。補中益氣。
薏苡仁:甘淡味,性涼。健脾滲濕,消水腫。
蛤蜊:鹹味,性冷無毒。性滋潤而能潤五臟,止消渴,利水,化痰軟堅,開胃。
豬肉:甘味,性平無毒。補肌膚,益五臟,令人虛肥。
小茴香:辛味,性溫。溫胃、開胃,理氣止痛,溫肝散寒。
仙草:甘澀味,性寒。清熱利濕,涼血,解暑。
核桃:甘味,性溫。補氣養血,潤燥,益腎氣,溫肺潤腸。
紅景天:甘澀味,性寒。補氣清肺,益智養心,收澀止血,散瘀消腫。
本文作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