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災難中伸出的援手─災難救護隊

災難救護隊,英文的正式名稱是Disaster medical assistance team(DMAT),翻譯成中文,全名應該是災難醫療協助隊。顧名思義,就是在災難發生後,在醫療健康方面給予災區協助的隊伍。依照災難的種類與傷亡的程度,災難救護隊進行救護的種類會略有不同,像是空難時需要的是遺體身分鑑識的災難救護隊、有人受困時需要搜索救援的災難救護隊,還有大家比較熟悉的,提供緊急醫療照顧的災難救護隊。

當災難發生後,對於災區的醫療機構,可能會產生兩類的衝擊第一類是災難導致當地資源匱乏,例如地震後導致醫院毀損不堪使用,病患沒辦法去醫院看診,或者像是颱風後,面臨醫院無水無電可用的困境;第二類則是災難後產生大量的傷患,超過當地醫療院所能負荷的量。不論是這兩種類型的哪一種,或是這兩種狀況一起發生,都會出現病患沒有辦法看病的難題。這個時候,就需要災區以外的地方,提供醫療上的協助給災區的病患們,這也就是災難救護隊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人性本善,眼看著自己的同胞受苦受難,都有惻隱之心,想提供一己之力,但是人多不見得好辦事,沒有組織的救災,只會造成更大的災難。為了不讓這個問題發生,災難救護隊在真正到達災區、為病患服務之前,都需要接受過訓練,成為有組織的隊伍,能夠更專業的評估災民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務。

要訓練出真正能在災區救人的災難救護隊,靠的是層層的訓練:要對災難的衝擊有所認知,要知道災難醫療的專業技術,要了解災難救護的組織體系,這些都是訓練的一部分。再者災難並不是天天發生,什麼時候會發生也沒有人能夠說的準,一旦發生,卻需要快速精準的行動。為了讓災難救護隊的成員熟悉災難發生時的應變,演習就訓練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所謂災難演習,就是模擬一場災難發生後,救護隊到達災區進行醫療服務的演練,甚至是需要實際到野外,模擬災難後困苦的環境下,除了要自給自足,更是利用有限的資源,為病患提供醫療上的照護。

簡單的說,災難救護隊就是一群醫護人員,帶著醫療裝備和醫藥材,在災區成立一個能夠看門診和急診的醫療站。這個看似簡單的任務背後,可是建立在許多的準備與努力之上。災區中需要服務的災民,有些是因為災難造成的生病、受傷,他們需要的是急診的處理,發現問題所在,給予緊急的處置,再轉送到適當的醫院接受後續治療;另外也有一些災民,長期都有慢性病在看醫生拿藥,像是高血壓、糖尿病,一場災難造成醫院診所垮了,也就沒辦法拿藥,這時醫療站提供的,是讓這些患者能夠接續之前的醫療照顧,不至於因為沒有藥了,讓疾病惡化。甚至當災區交通中斷、對外失聯時,災難救護隊也要挺進這些地方,為病患服務。

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後,有鑑於當時災難醫療的需要,政府於南北兩地各成立了一組國家級的災難救護隊,簡稱為國災隊。當有重大災難發生時,依照政府的指示前往災區提供服務,北區的國災隊設於台大醫院,南區國災隊則設於成大醫院。除了國家級的災難救護隊外,台灣有許多地方的各級醫院,秉著服務民眾之心,以本身的醫院為基礎,也紛紛成立地方的災難救護隊,提供社區中災難醫療的服務、平時的教育訓練,在重大的災難發生時,也能夠迅速趕往災區,加入當地救災的行列中,貢獻亞東人的一份心力。

這幾年災難頻傳,不論是921大地震、南亞海嘯、四川地震、或是最近的莫拉克風災,不但讓許多災民流離失所,也造成了很多醫療上的困境。所幸許多熱心的醫護人員,不畏艱辛的投入救災救護的工作中,而這也凸顯了醫療這個領域在災難中的重要性。既然有些災難是難以避免的,災難救護隊也就會隨時做好準備,在第一時間,為災民提供妥善的醫療服務。
本文作者:亞東醫院急診醫學部 周維國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