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期

網路上的一段話:「○○○,58歲的男性,寒冬的夜晚,依然埋沒在工作的壓力中,毫無預警的一聲巨響,倒在地上,頓時,我倉皇無措。周遭的人忙著做CPR,焦急地等待119的到來。腦筋一片空白,也不知過了多久,無助的我最後只能將你的頭緊緊抱在懷裡。我的心瞬間痛碎!不相信你正值生命中光鮮亮麗的壯年,就這樣的告別人生舞台!可是,你怎麼忍心留下2個年幼的孩子和同事的不捨?」

寒冷可引發血液濃度更濃及增加血液的凝結能力反應,所以在冬天,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數會增加。低溫狀態下,周邊血管收縮,會造成血管阻力及血壓上升,使心臟負荷增加;而心臟冠狀動脈也會收縮,尤其在心臟血管已有動脈硬化狹窄處,更易受寒冷而縮緊,造成血流不順暢,加劇心肌缺氧、心絞痛症狀。

心血管疾病是一種慢性發炎的疾病,德國紐賀堡(Neuherberg)環境健康研究中心的史奇奈德(Alexandra Schneider)博士,在一項對過去六年,從1,000名曾遭受心臟病發作的成人,抽血液樣本檢測,發現:連續五天寒冷的天氣會造成增加發炎程度增加,如C反應性蛋白質(CRP)和白細胞介素6( interleukin-6)等之上昇,而纖維素原(fibrinogen)則是在之後的3天才提高。

根據流行病史的調查對於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有以下的趨勢:

1.一年內發作高峰以冬天最好發。

2.一週中發作高峰以星期一最好發。

3.一天發作,通常在起床後2∼3小時內,高峰於上午6:00至中午期間,另一高峰在傍晚時刻。

4.大多發生在休息或輕度至中度運動的平常活動中,約10%∼15%發生在劇烈活動或情緒激動時。

5.二分之一的死亡率。
其中死亡的病患中有二分之一是到院前就死亡。死亡時間多在發生後2小時內,最常見的原因是心室纖維顫動。

常見的症狀包括:像大石頭壓在胸口,令人窒息的胸悶、恐慌、呼吸困難、心悸、冒汗、噁心嘔吐、臉色蒼白、全身無力。症狀可能延伸到肩、上臂、頸部、喉處或上腹部。

危險因子包括:1.心肌梗塞家族史;2.男性;3.肥胖、腰圍大於90公分;4.高血脂;5.糖尿病;6.高血壓;7.抽煙;8.熬夜、壓力、生活作息不正常。

以下建議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幫助:

1.心情愉快。避免生氣及發怒。

2.注意飲食。少鹽、少糖、少油,多吃蔬菜及多攝取纖維質。

3.注意保暖。

4.適度運動,可以加速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並增加肌肉與血管的彈性。

5.戒菸戒酒。


我們希望救護車與救護人員能在轉送醫院的途中能做到以下動作,因為每一分一秒的流逝 ,也代表著生命正一點一滴地消失:

1.氧氣給予。

2.硝酸甘油舌下片。

3.立刻服用阿斯匹林。

4.自動心臟電擊器(AED)隨侍在側。

5.盡速送往醫院做血栓溶解法或冠狀動脈擴張術併支架置入。

每到冬天氣溫變化大,是急性心肌梗塞較好發的季節。平時的保養,與危險因子的減少,發生之症狀的認識與緊急處理都是很重要的課題。


本文作者【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心臟內科 鄭凱鴻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