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一歲八個月男童罕見雙套結腸

一歲八個月的男童小明(化名)出現雙套結腸,十萬人中只有一、兩例,而在這麼小孩子身上發現,1990年來醫學文獻記載不超過十例,還罕見的長在左側。經台中慈濟醫院團隊診斷出病因,改善長期營養不良、血小板超出正常人三倍的毛病,及早預防可能出現的嚴重後遺症,小兒科主任李敏駿說,腸套疊會出現所謂的「草莓果醬大便」,家長要多警覺孩子出現的異常健康狀況。

小明因肺炎住進台中慈濟醫院治療,除了肺炎也伴隨拉肚子的症狀,檢查發現他得到沙門氏菌腸胃炎,經抗生素治療,卻未有效改善發燒,肚子還一天天大起來,撐得很緊。經進一步詢問才發現,持續半年來,孩子吃完東西就會腹脹,胃口極度不佳。

李敏駿會診一般外科吳永康主任,兩人高度懷疑小明的腸子被堵住,做腹部電腦斷層檢查找出病因,原來他的腸子竟是一圈一圈、四層疊在一起,即所謂的「大腸包小腸」、十分罕見的「雙套腸套疊」。吳永康主任十分驚訝,直說是從醫廿多年來的首見病例,而這種案例以往只有在國外教科書上才會看到。

小明術後復元狀況極佳,原本胃口不良的情況明顯改善,出院才一週就胖了一公斤,媽媽看著懷裡愈來愈有份量的孩子,開心的說:「現在都吃好多。」原本小明的身體比一般同年齡孩子瘦小,住院第一天量體重發現,他小於兒童生長曲線圖3%,也就是說,一百位同年齡孩子,有超過九十七位體重大於小明。

李敏駿說,一般而言,每五千人約有一個人會出現腸套疊,這次不只是「雙套」,而且還出現在左側,可以說是罕見中的罕見。他指出,一般腸套疊都出現在大腸的前端,也就是盲腸部套迴腸,位置是在身體右邊,但小明的病灶卻在左邊,讓人不可思議。而資料顯示,從一九九○年來,在這麼小的小孩身上發現雙套結腸個案,全世界不超過十例。

李敏駿主任表示,小明的腸套疊沒有被切除前,腸道長期吸收不良,引發「缺鐵性貧血」,小明的血小板也高出一般人三倍(正常血小板指數30~40萬,小明卻高達120萬),現在這些狀況都已改善。如果沒有治療,腸子會因為阻塞無法順利進食、喝東西,時間一久可能造成腸壞死,嚴重時將引發敗血症。越晚發現,腸子必須切除的部分越多,對營養的吸收就會越差。

李敏駿提醒一般民眾,除了留意孩子的腹脹情況外,一般的腸套疊會造成所謂的「草莓果醬大便」,也就是腸粘膜發炎、剝落、出血,隨著排便解出,因而形成大便像草莓果醬的顏色,家長要多警覺孩子出現的異常健康狀況。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