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配合中醫輔助療法有效減緩癌症不適

癌症患者在接受完放、化學等治療後,往往飽受口腔潰瘍、噁心、失眠等副作用所苦,使得生活品質大打折扣。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在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病患已實施了六年,除了能改善癌症患者治療後所引發的副作用,並可達到舒緩疼痛、提昇對疾病扺抗能力等功能,大大提高患者在腫瘤治療期間的生活品質。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科醫師葉明憲說,結合望聞問切的中醫診察法和參考醫學檢驗的數據作為整體辦證參考,從仔細區分患者的體質特性和西醫治療的情況,予以相關的輔助治療,像腫瘤開刀後,放、化療後的身心靈上調養,使患者能夠有能力持續面對治療中所引發的副作用,並得以漸漸改善;口瘡上輔助治療則可使用三黃瀉心湯方、甘露飲方、吹喉方等緩解口瘡問題;而提昇白血球等血液指數,則可使用金銀花或加味的精氣神源。

四十二歲乳癌患者張小姐,因右乳房腫瘤二期切除,化療期間胃腸絞痛、痔瘡、頭暈、行動易喘,經半年的中醫調養後,現已回復早餐店的工作。五十二歲乳癌患者黃太太,因左側乳房腫瘤二期手術後,化療期間倦怠、嘔吐、進食困難,且呼吸不順暢,經中醫調養半年後,已恢復到可下田工作。

葉明憲表示,中藥對腫瘤疾病患者可提供相當多樣的治療方式,像中藥湯劑的選用可適時提昇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增進血球再生;運用針灸、拔罐放血及特殊頻率的電針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身心不適,減緩疼痛及傷處的緊繃感;使用藥物薰洗及浸泡,則可達到活血化瘀,解除手足麻冷無力感。同時依據食物的屬性及特點,中醫還可提供咨詢及衛教。

葉明憲指出,中醫的治療主要是引起人體產生調節疾病狀態的能力,適度的運用經絡儀器的電位測量,及能量場感應方式,可以發現望聞問切所未見的經脈異常,針對此種異常可以適切的加以調理。像使用良導絡儀探測乳癌患者,可發現膀胱經在乳癌手術後有顯著異常;運用傅爾電針測量,可發現在大腸癌及肝癌、肺癌的器官退化點上,及纖維化點上與正常人顯著差別。同時也可以利用儀器,尋求出有特色的用藥,像大腸癌已發現有接近80%是屬於中醫脾胃虛寒性質的腫瘤,僅有20%屬於腫胃熱性體質,因此用藥上當然有差別,且患者反應良好。

目前針對住院中進行放、化療及開刀手術的癌症病患,健保已提供給付,患者可經由中醫的輔助性治療,獲得更好的照顧。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