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6大降血糖食物,克制糖尿病

罹患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患者常因吃錯食物,而導致血糖飆高,引發嚴重併發症;糖尿病衛教學會推出「DCFL不慌糖168新生活」運動,協助糖尿病患吃對食物、做對運動,控制病情。

統計發現,成年後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第二型糖尿病,就高達九成;許多病患在這項飲食運動以及血糖控制的長期計畫中,常面臨許多困擾與挑戰。糖尿病衛教學會日前自美國引進DCFL(Diabetes Control For Life,糖尿病自我管理計畫),幫助糖尿病患從行為、生活中改變,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祕書長蘇秀悅說,控制糖尿病需要循序漸進,許多病患都知道相關的知識,卻很難落實到生活中。如果生活中,能夠把握「一周改變一個生活習慣」的原則,例如第一周養成每天定時監測血糖值,第二周學會計算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及熱量等,循序漸進、不操之過急,能夠更有助控制血糖。

蘇秀悅強調,現在大多數糖尿病患大都是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引起,所以在飲食上的控制更是重要。在臨床上,看到不少糖尿病患因吃錯食物,導致血糖飆高而送醫院急救;事實上,患者只要吃對食物,就可控制血糖,預防中風、心血管疾病等嚴重後遺症。而DCFL新生活運動,則是教導病患按時服藥外,如何用食物控制血糖,避免病況惡化。

正確習慣控制病情
蘇秀悅表示,糖尿病衛教學會自今年五、六月,針對十六位病友為期六周的DCFL飲食計畫,結果發現,十六位病友學習了正確習慣後,每人平均瘦一•一公斤,空腹血糖值降低了百分之十左右,從一百三十三毫克�百毫升降至一百二十二毫克�百毫升。

「這套新生活運動在美國已實施多年,成功地幫助三十二萬名糖尿病患控制病情。」蘇秀悅說。根據美國一項針對參與過類似DCFL計畫使用者的網路調查顯示,患者在接受二十四周飲食及生活型態改變計畫後,體重平均減少百分之七•五,空腹血糖值平均降百分之十四。

調查也發現,有高達百分之六十的人認為血糖值獲得改善,百分之六十五的人常監測血糖,百分之六十二的人體能變好,還有超過四分之三的人更注意飲食的選擇。蘇秀悅強調,食物的選擇對糖尿病患來說是一大考驗,選錯食物會讓血糖飆升,選對食物血糖就控制得相當好。

因為食物選擇很重要,所以在美國有些醫師建議糖尿病患吃全素,控制血糖。根據美國最新的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吃純素更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研究者針對九十九位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進行為期二十二周遵守低脂、低血糖的純素,或是遵守ADA(美國糖尿病學會)的指南,結果發現,吃純素的人對血糖控制,比均衡飲食來得好。

彰化秀傳醫院營養室主任張水秀認為,吃純素能降血糖、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絕大多數原因跟患者吃很多蔬果有關。她解釋,蔬菜水果本來就含有豐富的纖維質,有益於血糖控制;但她並不太建議國內糖尿病患吃全素,因為有些人不適合吃素,怕造成貧血或營養不良。

升糖指數操控血糖
張水秀表示,影響血糖上升的因素很多,包括食物本身的醣類含量及醣類的特質,如糖的種類、澱粉粒的性質、纖維含量、蔬果的成熟度、食物油脂含量與酸鹼度、烹調的方式和時間等。基本上,比較不成熟的蔬果,纖維含量高或是油脂較多,以及顆粒較粗的食物,升糖指數都會比較低。

低升糖指數食物大都是釋放熱量、糖類較慢的食物,由於這類食物通常具有豐富纖維質,可以減緩葡萄糖消化及吸收的速度,降低餐後血糖和胰島素上升的幅度,對糖尿病患來說,是不錯的選擇。如主食類包括全麥麵包、全麥麵;水果類包括芒果、桃子、蘋果、奇異果、柳橙、木瓜以及草莓等,都屬於GI值小於六十的低升糖指數食物。

升糖指數高的食物則易使血糖上升較快且較高,如蛋糕、白吐司、白米飯、白麵包、麵條、油炸食物等,都屬高升糖指數食物,糖尿病患應少吃,易引起血糖升高。但升糖指數並不是絕對的標準,像是洋芋片、冰淇淋的升糖指數比白米飯和麵條還要低,但因為其油脂含量高,並不表示比白米飯和麵條有益健康。

每周運動二•五小時
選對食物降血糖外,運動也可降血糖。蘇秀悅說,根據國外研究發現,預防糖尿病體重控制很重要,只要減輕百分之七的體重,就可預防百分之五十八的前期糖尿病。專家建議,體重過重的人,每周至少運動一百五十分鐘,可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國泰醫院物理治療組長簡文仁也認為,運動是控制血糖最好的方法,他建議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方式,以低阻力、高重覆性、低負重的運動為主,例如游泳、慢跑、騎腳踏車,或是在家利用看電視或是早上起床,做做簡單伸展操,也可以達到運動效果。

他指出,糖尿病患的運動量最好達到人體六○∼八○%的儲備量即可,所謂的儲備心跳數是指,最大心跳數(二二○)減去年齡,再減去休息時的心跳數。例如一位六十歲的患者,其警戒心跳數為二二○-六○=一六○,減去休息時的心跳數(六○∼八○),儲備心跳數則介於八○∼一○○之間。

也就是說,運動時不要把所有的積蓄用完,只要用掉六∼七成即可。以儲備心跳數一○○為例,運動時只需消耗掉六成(一○○×六○%=六○下),其餘的四成則可以保存下來,以備不時之需。六成的儲備運動心跳數,加上休息時的心跳數,一位六十歲糖尿病患運動後的心跳數介於一二○∼一四○間最為理想。

因此他建議民眾,糖尿病患者每周的運動頻率最好三∼四次,每次二十∼四十分鐘,運動時間最好在餐後六十∼九十分鐘,或注射胰島素之前。若不方便外出運動者,也可在家裡做一些簡單體操運動,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新聞資料來源:彰化秀傳紀念醫院
本文作者:彰化秀傳紀念醫院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