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常吃醃漬食物可能導致胃癌!對抗癌症應定期健康檢查

打開今天的報紙赫然看到: 37歲,已淡出演藝界多時的中國小姐徐華鳳罹患胃癌,癌細胞已擴散到其他器官,不但切除大部分的胃,連同部分胰臟、脾臟都被切除。

相信看到新聞的人都同我一樣非常錯愕!她給大家的印像一直都是一個漂亮的健康美人,突然聽到她就這麼被醫師宣判得了絕症,內心真的覺得難過,但也不禁覺得很遺憾,為何胃痛時間已有一年多之久,都沒能儘早就醫檢查,因而延誤病情,但最後還是祝福她能戰勝病魔,健康的再站回舞台。

胃癌之發病率: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胃癌位居所有癌症罹患的第五位。民國95年,台灣死於胃癌的人數為2398,其中男性百1571人,女性百827人;以全世界而言,日本胃癌的死亡率居第一位(可能與飲食中多醃漬食物有關)。其他分析中的資料顯示:胃癌的好發年齡以40~80歲佔大多數,男性比女性來得多,然而近年發現年紀在40歲以下者亦不在少數,尤其是年青的女性。

為什麼會得胃癌:
胃癌的發病機轉,醫學界至今仍不很清楚,有許多的因素都可能扮演者特定的角色,根據統計歸結出下列可能之原因:

1.飲食的習慣與內容:
據統計喜吃煙燻及鹽漬物者,胃癌的發生率較高。
2. 遺傳:
家族內有一人患胃癌,則其他人得癌的機會比一般人多2∼4倍,另外A型的人較其它血型的人,得胃癌的機會多1/5。
3. 萎縮性胃炎併腸上皮化生:
胃黏膜層因發炎而變薄後,胃腺體萎縮,胃酸分泌減少,使細菌容易滋生。這些細菌會活化食物中的致癌物質、破壞胃黏膜細胞。胃黏膜上皮細胞受到刺激,形成腸上皮化生,這種變形細胞對致癌物質的抵抗力更差,更易產生胃癌。
4. 胃腺瘤性息肉:
胃的瘜肉有很多種,以胃底腺性瘜肉最常見。這種瘜肉通常不會癌化。但若是腺瘤性瘜肉,則癌化的機會就很高。
5. 曾經胃切除手術:
胃切除的病人因膽汁逆流或缺少胃泌素保護,而刺激胃黏膜,使殘胃可能在10年後容易引起胃癌。
6 惡性貧血:
「惡性貧血」也是胃癌危險因子之一。此種病人血清中含有一種特殊抗體,會抑制維他命B12的吸收,使骨髓造血機能受損而有貧血。此抗體會作用在胃體部的黏膜細胞,使胃黏膜萎縮;也會破壞壁細胞,使胃酸分泌不足,而易滋生細菌。 這種情況若持續惡化,就易引起細胞變性而癌化。

根據醫學統計,胃癌細胞形成到臨床出現症狀期間約長達20個月,胃癌初期所引起的症狀和一般消化性潰瘍所引起的徵兆沒有什太大的異性,患者初期沒有顯著的自覺症狀,大概只有些許的腹痛、上腹脹氣、胃灼熱或噁心,少數的早期胃癌甚至可能全無症狀,而極易被忽略,大多數病人到醫院求診時,多半因為長時間的胃口不好,導致體重下降、嚴重貧血,甚至到腹部摸到腫塊、胃幽門阻塞吃下東西就吐時,才至醫院就診,這時癌細胞多半已透過黏膜而深入胃部的肌肉層、漿膜層,甚至透過淋巴轉移到其它器官,病情就十分的嚴重了。

胃癌的診斷主要依據下列二種方法:
1.口服鋇劑上消化道X光攝影:
口服鋇劑由各種角度,在X光透視下,將胃部各種部位顯相,以判斷胃部之病灶。但是對於較小的早期胃癌,有時X光影像不易看出,對於有疑問的病灶,宜進一步作胃內視鏡檢查。
2.胃內視鏡檢查:
胃內視鏡檢查大大提高了早期診斷胃癌的機會,改良型式的胃鏡,直徑只有0.67公分,可以經由鼻孔進入,減少內視鏡經過喉嚨不適的症狀,其實在做胃鏡檢查過程中只要充分的放輕鬆,遵從醫師的指示下吞嚥,胃鏡經過喉部後即平靜地進行腹部呼吸,並不會造成很大的痛苦,若檢查醫師技術熟練,大部分的 檢查者在檢查後都說沒有想像中的痛苦。胃鏡除了可觀察胃部黏膜微小變化外,更可以適時地經由胃鏡作病理切片及幽門螺旋桿菌測試,診斷十分正確。
3. 腹部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攝影檢查:
對於胃癌手術前之胃癌分期、侵犯的深度及有無轉移跡象亦有幫助。

由於醫界對胃癌形成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瞭,所以也無從預防。飲食方面儘量少食用煙燻、鹽漬、發霉或化學污染的食物。對於胃病有徵兆者,或是高危險群的病人,宜定期檢查、及早就醫,使早期發現胃癌的機會大大增加,則必能提高治療的希望。

新聞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陶聲洋防癌基金會

本文摘自: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電子報第025期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