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小兒咳嗽切勿輕忽,中醫調理由內而外

咳嗽為兒科臨床常見的肺系證候。肺為華蓋,乃清虛之臟,既惡熱亦畏寒,喜潤而惡燥,故有『嬌臟』之稱。小兒『肺常不足』,衛外功能較差,因而容易受邪而致咳嗽。但其發病原非一端,外感六淫,或內傷諸臟而影響及肺,使肺氣宣降失調,均可發生咳嗽。故《素問•咳論》強調『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但咳嗽的發生又必然是各種原因影響致肺失宣降而成。誠加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中所言:『咳為氣逆,嗽為有痰,內傷外感之因甚多,確不離乎肺臟為患也。』

小兒咳嗽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一、辨咳嗽性質:咳嗽在兒科臨床最為常見,但治療殊為不易。故有『諸痛易治,咳嗽難醫』之說。因此,準確地辨證便成為冶療獲效的重要一環。辨咳嗽性質包括咳嗽屬外感抑或內傷,咳嗽的寒、熱、虛、實等內容。一般而論,新咳而無他臟病證多為外感;久咳不癒,病勢遷延,或先見他臟病證漸至咳嗽者多屬內傷。新患咳嗽見惡寒發熱,無汗流清涕,多為外感風寒。咳嗽兼見發熱不惡寒,有汗,則多屬風熱。一日之中『五更嗽多者,為胃中有食積』,生痰化熱,痰火倒流於肺使然。『上半日嗽多者,此屬胃中有火』,胃火薰灼肺金而成。病性屬熱屬實。

『後嗽多者屬陰虛』《丹溪治法心要》。咳嗽聲音清高,多為邪氣壅盛,肺氣上逆而屬實證;咳嗽聲音低弱,少氣不足以息則屬虛證。咳嗽痰色稀白多為風寒;痰黃稠濁多屬肺熱;痰多色白質稠,一喀即出多屬脾濕;痰濁黏稠,量少不利,多為肺燥。咳嗽舌淡紅苔薄白,多為風寒;舌尖紅苔薄黃則屬風熱;舌質紅而苔黃膩是為痰熱蘊肺;舌嫩紅少苔則為陰虛肺燥。結合指紋,脈象的變化可以辨明咳嗽的性質。

二、察臟腑間關係:咳嗽可原發於肺臟,方可受他臟影響而生。因此,臨證時必須注意其他兼證,謹察肺與其他臟腑之間的關係,方不致顧此失彼,貽誤病機。

咳嗽兼見午後咳甚,咽喉燥癢,乾咳少痰,面色潮紅、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象細數,為陰虛咳嗽。多由腎陰虧損,不能上潤於肺,使肺陰不足,失於清潤。

咳嗽兼見痰多稀白,食少納呆,面色蒼白,大便稀溏,舌質淡苔白膩,此屬脾陽不振,運化失常,水濕凝聚成痰上阻於肺,氣道受阻肺氣不利而成。

咳嗽兼見面紅喉乾,連連作咳,痰稠難出,甚則胸脅疼痛,舌紅少津苔薄黃,脈弦數。為此肝氣化火薰灼肺金使肺氣失於清肅,氣道作咳。他如心火過盛,火邪刑金,腎陽虛衰,寒水上泛,均能致咳,唯小兒少見。

三、論治結合小兒特點:小兒咳嗽原因雖多,但以外感最為常見。論其治法,風則散之,熱則清之,燥則潤之,寒則溫之,虛則補之,逆則降之,久咳不止肺氣過耗則收之。

風寒風熱咳嗽,病位在肺在表,治宜宣發疏散,使病邪從表而解。小兒體屬純陽,感邪易於化熱,風寒咳嗽僅見病之早期。因此臨床以風熱證為多。對於風寒咳嗽常用杏蘇散加減,藥如杏仁、蘇葉、桔梗,前胡、荊芥、薄荷、枳殼等。風熱咳嗽常用桑菊飲辛涼宣散,藥如桑葉,菊花、連翹、薄荷、桔梗、杏仁、黃芩、蘆根等。

小兒『脾常不足』,每易為乳食所傷。積食化熱,蘊於中焦,再感外邪,形成內外合邪、肺胃同病之證。咳嗽發熱,痰多嘔惡,納食減退,大便乾結。選用瀉白散加味以清肺和胃、瀉熱止咳。藥如桑白皮、地骨皮、黃芩、知母、生石膏,蘆根、枳殼、全栝蔞。治療這種咳嗽不能單一宣肺清解,必須兼顧胃腸積熱,往往腑氣一通則熱去咳止。

對於肺脾氣虛的咳嗽,選用六君子湯加減以補脾益肺、化痰止咳。陰虛肺燥之咳嗽選用沙參麥冬湯、清燥救肺湯以養陰清肺。肝火犯肺木火刑金的咳嗽,選用瀉白散加黃芩、梔子以清肺平肝降逆止咳。對於久咳不止,肺無實邪者,可於訶子、烏梅、五味子等品中選一二味加入主方達到收斂肺氣的目的。

總之,上述宣散、清熱、降氣、潤澤、溫肺、補氣、收斂等治咳方法,在辨證論治指導下靈活運用才能獲良效。無論何法都要結合小兒生理特點,使宣散勿過,清涼勿寒,瀉下勿峻,溫補勿熱,潤勿滋膩,尤其收斂之法切勿早投,以免閉門留寇。


鄧正梁醫師小檔案
現任:天明內湖中醫診所院長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中醫內科駐院醫師
學歷: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班研究    
長庚大學傳統醫學研究所
經歷:振興復健醫學中心中醫科主治醫師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內二科總醫師
專長:紅斑性狼瘡、慢性肝炎、慢性腎衰竭、甲狀腺亢進

網址:鄧正梁醫師的個人專區
本文作者:天明內湖中醫診所 鄧正梁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