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原菌方面,淋病雙球菌(Neisseria gonorrhea)及披衣菌(C. trachomatis)常常可以在受感染的輸卵管液中培養出來,是最常見的感染病原菌。其他包括一些內生性的厭氧及嗜氧菌也常被發現。黴菌屬的菌株是比較少見的一種,但逐年也有增加的趨勢。在臨床表徵上,急性骨盆腔炎症的病人在臨床上的表現範圍很廣,且往往沒有什麼特異性,從幾乎沒有症狀到可能致命的急性腹膜炎都有可能。
下腹痛是急性骨盆腔炎症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幾乎在所有的大型研究中,90﹪以上的病人會表現出兩側下腹散在性疼痛。這種病通常是持續的鈍痛(dull pain)偶而會變成絞痛,尤其在運動或性交時會特別加劇。一般來說,腹痛的時間不會太長,通常在7天以內會減緩下來。如果超過3個星期以上,就要懷疑其他原因,而不是急性骨盆腔炎症的問題了。
大約四分之三的急性骨盆腔炎症患者會有子宮頸內的感染,會出現膿樣的分泌物。有40﹪的病人可能有不正常的陰道出血,加上腹痛的症狀,常常被誤會是子宮外孕。有部分人在病程後期會出現惡心、嘔吐的現象。大約只有三分之一的病人體溫會超過38℃,下腹部及骨盆腔的壓痛是很重要的表現,有時還有反彈痛(rebound pain)。內診時觸動子宮或子宮頸會引起強烈疼痛(motion tenderness),子宮兩旁的壓痛也是重要的表徵之一。有時在子宮旁可以摸到不規則的硬塊,可能是因發炎引起粘黏的腸子或腫大的卵巢。也可能已形成膿瘍。
診斷上,急性骨盆腔炎症的診斷需要靠臨床的表現,但是如前所述,因為它的臨床表現並沒有特異性,因此單純用臨床表現來診斷急性骨盆腔炎症,偽陽性和偽陰性率都相當高。實驗室的檢驗有助於炎症反應的判定,但不特定於骨盆腔炎症沒有特異性。骨盆腔的超音波檢查,有助於子宮旁的膿,但對於輕度到中度的骨盆腔炎症將無所發現。自子宮頸口作細菌培養是診斷的一個好方法,同時也可以得知感染的菌種,可針對敏感度選擇最恰當的抗生素,但由於有些病菌不是任何時間都會出現在子宮頸口黏液上,有時會培養不出來。
由於沒有一個直接診斷可作為憑藉,有人提出「診斷要件(diagnostic criteria)」希望由許多項的佐證,增加臨床診斷的準確度。Hoger及Eschembach 在1983年發表一套骨盆腔炎症的診斷要件(如表1)。有三個必要條件及5個次要條件,如果具有3個必要條件加上一項次要條件,就可以作急性骨盆腔炎症的診斷。這個診斷要件被婦科傳染病學會(Obsterical and Gynecologic Infectious Disease Society)所採用,用這個標準可以預知87﹪的診斷。
作子宮直腸陷窩穿刺(culdocentesis)時,如果抽到膿樣的液體,可以診斷為急性骨盆腔炎症。近年腹腔鏡的技術大為進步,有人用腹腔鏡檢查,直接目視骨盆腔器官的外觀,以診斷骨盆腔炎症。如果有需要也同時作培養及切片。 急性骨盆腔炎症的治療的主要目的是解除症狀及保留輸卵管功能,當懷疑有骨盆腔感染時,在作過子宮頸口細菌培養之後儘快開始使用抗生素治療,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能減少後遺症的發生。
抗生素的選擇原則上應該根據直接由發炎病灶作培養及敏感度試驗來決定,但病灶位置不見得容易達到,子宮頸口的培養可以得到一部分結果,但有一部分菌種無法培養出來,而且培養細菌需要一段時間,所以通常先使用實效的抗生素,等到培養的結果出來,依敏感度試驗,再改成適合的抗生素。一般所選用的抗生素必須能涵蓋常見的病原菌。
一般來說,在門診以口服抗生素治療失敗率大約19~20﹪,而住院以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則約5~10﹪左右。門診失敗率較高的原因,往往是病人沒有配合正確地服藥。再度感染、或病原菌對所選用的抗生素有抗藥性或沒有療效。
如果有下列情況時,以住院治療較為適合:
1•出現卵巢輸卵管膿腫(tubo-ovarian abscess; TOA)時:當出現卵巢輸卵管膿腫時,一般口服抗生素的效力往往很難穿透膿腫,使用靜脈注射抗生素比較能達到治療的效果。
2•未曾懷孕或仍希望懷孕的人:對這一類的病人而言,儘早開始有效的治療,可以避免輸卵管上的小損傷,以及減少後遺症的發生。
3•診斷不確定時:因為有些疾病和骨盆腔炎的表現有點相似,如早期的子宮外孕,如果能住院觀察,比較安全。
4•急性期症狀明顯:如病人有高燒,或血中白血球很多,有敗血症的疑慮時,住院治療比較適合。
5•在門診以口服抗生素治療無效時。
裝有子宮內避孕器的病人往往比較容易發生感染,在急性期,症狀往往也比較嚴重,對於這一類的病人應取出避孕器並作細菌培養,以找到最適當的抗生素來治療。
以手術的方式治療急性骨盆腔炎症,並不是很恰當的作法,因為發炎的組織多半有水腫現象,結構較脆弱,不易縫合,且不容易癒合。另外也可能導致細菌進入血液循環,產生敗血症的危險。只有在一些危及生命的感染,卵巢輸卵管膿瘍破裂,或是持續存在骨盆腔的腫塊時,才考慮以手術治療。在急性期,手術的目的主要是清除膿塊,並裝置引流管,以排除膿血。或者在使用一段時間抗生素,待病人情況穩定以後,再進行子宮及附屬器的切除手術。
在抗生素尚未大量使用之前,急性骨盆腔炎症的死亡率大約1﹪,大部分的死亡是因為卵巢輸卵管膿瘍破裂所致,即使到今日,卵巢輸卵管膿瘍破裂的病人仍有5~10﹪的死亡率。
骨盆腔發炎可能造成輸卵管的損傷,影響受精卵的輸送而容易引起子宮外孕。在美國每年大約有40人會死於子宮外孕,其中約有一半曾有過骨盆腔發炎發生,且因而造成輸卵管的損傷。骨盆腔炎症的另一個後遺症是容易造成骨盆腔臟器的粘黏,可能影響生育機會造成不孕或引起慢性腹痛。
骨盆腔炎是在停經的婦女中是不常見。它是多種細菌,且經常是反覆以輸卵管卵巢膿腫形成和常與其他診斷聯繫在一起。停經婦女以骨盆腔炎最好以住院合併抗生素及適當的影像檢查。但當若藥物的治療無效的話應該考慮選擇考慮以手術來處理。
李俊儀醫師小檔案
現任:
蘆洲宥生婦產專科診所
台北縣立醫院婦產科特約主治醫師
敏盛綜合醫院婦產科兼任主治醫師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熱心醫師
學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衛生署預防醫學研究所研究
經歷:
前台北榮總醫師
前新光醫院婦產科總醫師
前敏盛綜合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暨龍潭分院婦產科主任醫師
前佳醫集團特約主治醫師(新莊新泰醫院)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周產期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會員
英國『胎兒頸部透明帶』認證
網站『國家網路醫院』醫師顧問
專長:
一般產科生產、產前檢查、產科優生保健、高危險妊娠、一般婦科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白帶、月經失調、腹腔鏡手術、更年期症候群、立體超音波檢查、生育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