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別變成工作的奴隸----談工作壓力與心身症

文:衛署新竹醫院 精神科醫師 詹仁輝

四十多歲的張先生,小時候父親便過世,母親再嫁。繼父從事生農產生意,較偏袒自己的親生子女,對張先生並不好。張先生從小就感到受輕視,在讀國小的時候,心裡就暗自發誓,長大以後,要比那些同母異父的兄弟更有成就,於是便努力唸書。繼父還笑他讀書沒用,張先生十分難過,但卻更堅定他努力讀書的意志。就讀高中時,還曾因唸書考試壓力過大,出現胃潰瘍。後來他考取國立大學商學院,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服役退伍後不久結婚,張先生想創業,但沒有資金,便在市場賣農產品。因為是白手起家,夫妻兩人十分戒慎恐懼,在苦心經營數年之後,張先生獨資創立機電公司。公司創立之後,他跟太太幾乎沒有休假,全心投入工作,事業逐年成長,員工人數也由三人變成三十多人。

張先生長年投入工作,生活嚴謹,每天都想著工作的事。平時忙於工作時很快樂,假日跟太太出遊,仍然不停的拿著手機聯絡公司的事。如果無事可作,便開始焦慮不安、頭痛、胃痛。平時要求員工嚴厲,每到了月底收帳款的時候,便不斷要求業務員趕快收到帳款,擔心收不到或業務捲款逃跑,常有易怒的情形。員工覺得張先生十分嚴肅,不敢主動靠近他。張先生雖已小有成就,仍不斷思考擴充廠房的計畫,有時候想問題想到頭痛難忍而掛急診。因為長期投入工作壓力大,出現煩躁、失眠,經常胃痛、頭痛,在太太鼓勵下至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精神科門診就診,經診斷為焦慮症及心身症。經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後,目前焦慮症狀已經減輕,仍在門診追蹤治療中。

衛生署新竹醫院精神科詹仁輝醫師表示,工作是現代人生活很重要的一環,有的人忙於工作及事業,缺乏適度的休閒及放鬆,身心緊繃壓力大,時間久了便會出現心身症及焦慮症。適度的壓力有助工作的表現,但長期過大的壓力,卻會使人產生種種的身心症狀。心理因素會造成身體疾病,也已經在醫學上得到證實,如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胃潰瘍、頭痛等等,都跟心理及情緒有關。

每個人會投入工作的動機可能不同,可能是為了服務人群、想賺錢或是想得到升遷。本文中的張先生,從小不受繼父的疼愛,激發他努力向上的決心。他的自我要求高,對現狀永不滿足,不斷鞭策自己讀書工作。過度投入工作,使得他事業有成,羨煞旁人;但私下他卻有不能為外人道的苦。傳統精神分析心理學中,對成就的高需求是「超我」的一個組成部份,超我就像一個發號施令的工頭,個體的「自我」就像個奴隸般盲目的努力工作。

張先生除了過度投入工作,還有完美主義的問題。對工作的每個細節都要求盡善盡美,遇到問題一定要盡快解決。若結果不如預期,便出現煩躁易怒甚至沮喪的情況。完美主義加上醉心工作,使得張先生產生了心身症及焦慮症狀。

詹仁輝醫師表示,在治療方面,針對張先生的問題,給予藥物治療及安排心理治療。藥物治療方面,一般使用血清素回收抑制劑及輕度的抗焦慮及放鬆藥物,來緩解焦慮的症狀。短期使用助眠藥物改善睡眠的品質。另外,安排了認知行為治療,找出張先生對工作不合理的要求及認知。並指導他練習腹式呼吸及放鬆。在焦慮時作適當的轉移及替代活動(如泡茶、看報、聊天);而且鼓勵他縮短工作時間,避免同一時間作多項工作。此外也希望他能欣賞及滿足自己的成就,而非不斷的追求完美。並且要求他多去欣賞周遭的人、事、物,例如閱讀小說、品嚐美食、欣賞畫展、看夕陽、種植花草。因醉心工作者的自身價值,大部份都來自工作,覺得時間要花在有建設性的工作上。藉由欣賞周遭的人、事、物,可以讓他們產生內在滿足感。

詹仁輝醫師指出,經過治療後,張先生逐漸感到能夠放鬆自己,壓力減輕,頭痛及胃痛的頻率減少,煩躁易怒的情況改善了,臉上也多了一些笑容。有的員工覺得老闆變得不一樣,開始敢跟他聊天,泡茶給他喝。雖然偶爾思考公司的事情,仍會焦慮不安。但是他學到了放下,而且得到了更多。
本文作者:詹仁輝 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