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治療血管瘤,心理建設為第一步驟!

在健保支持下,消除血管瘤,不再是麻煩事,透過染料雷射治療技術,不僅輕鬆揮別困擾,也可打通人際關係,建立美好新生活。

「這種手術,在精神層面上的療癒效果,大於實際的血管瘤去除」台北慈濟醫院整型外科主任洪凱風指出,血管瘤的後遺症,有一大部分其實來自於人際關係;隨著年紀增長,血管瘤或多或少會讓人因此受到排擠。

最常發生血管瘤的,是兒童,身體上任何部位皮膚,臉、頭皮、四肢或身軀等,都可能出現,甚至連內臟也有過例子,有人只長一處,有人則好幾個部位同時有多個血管瘤。

根據全球統計,新生兒的血管瘤發生率,約介於1%∼2•6%之間。其中,日本約為0•8%,而我們台灣,以2003年的資料為例,21萬個新生兒中有2000個的血管畸形,屬於血管瘤的則為1:3。

大部份的血管瘤長在皮膚,呈暗紅色,皮面皺如草莓,有人因此稱它為「草莓記」,草莓型血管腫瘤,多為微血管所構成,正常而言,它會在小嬰兒初生後長在身上,隨後慢慢擴大,直到六個月時,面積最大片;所幸,一兩年內,這印記多會自動消失,這是因微血管很細小,血的流動較慢,容易栓塞,有些血管瘤就是栓塞嚴重、缺血後自行委縮。

『血管瘤的困擾,主要有礙外觀,不過,若瘤長在一些重要部位,會影響功能,例如眼皮上的血管瘤就可能影響眼睛閉合﹔而鼻孔或呼吸道內的血管瘤,則會阻礙呼吸,口腔內的血管瘤會影響進食,在肛門則是排便問題嚴重。

至於血管瘤生長在肌肉、內臟、顱內,引發的問題更大了!血管瘤若太大,血流量大,心臟負荷會因而過重,導致心臟衰竭;此外,也可能破壞血小板,引發血小板過低而出血。

還有一種血管瘤,比較少見,有二種:「海綿型血管瘤」及「混合型血管瘤」,前者,通常長在皮下深層組織,由較粗的血管形成鼓鼓的腫瘤,不過從表面皮膚看來,一切正常,觸感有些軟軟;後者,混合著微血管及粗血管兩種,其特性是兩者的混合,這類血管瘤,不會自行消退,得靠手術切除才行。

血管瘤治療計畫,得參考瘤的大小、位置、種類,還有患者年齡而定,草莓狀血管瘤不需太費力,只要定時觀察其變化情況,就能掌握治療效果;除非,瘤長的部位影響功能,或外觀實在不雅,就必須積極治療。

血管瘤如想徹底切除,外科手術應是優先考慮的方法,一旦面臨無法切除的狀況,或切除過程風險高,則可考慮局部類固醇或其他藥物注射。
本文作者:佛教慈濟綜合醫院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