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哺育母乳,可預防及改善小兒尿床現象!

文 /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 潘俊伸

試想如果當你一早醒來,到小孩的房間竟發現小孩子又尿床時,你會有何感想呢?相信做家長的,此時除了七分氣急、要洗床單之外,還有三分苦惱,不曉得孩子到底是得了什麼毛病?近來小兒科門診中,就常見很多父母憂心忡忡地帶著自己正就讀國小的小孩,前來詢問醫師有關自身小孩夜晚尿床的問題。

潘俊伸表示,「小兒尿床」是醫師臨床上經常會碰到的問題,是指小朋友過了應該可以控制自己小便的年紀,而在晚上睡覺時仍然會不自主地尿在床上。一般來說,在醫學上夜尿的年齡分界點是5歲,亦即小朋友超過5歲還會尿床,即可診斷為「小兒夜尿症」,而在此年紀之前的尿床現象,可視為正常的生理現象之一,毋須過度擔憂。

潘俊伸強調,一般來說,5歲以上的兒童神經發展與膀胱功能已趨健全,理應有控制夜尿發生的情形。是故超過5歲仍有夜尿情形,即要考慮是否罹患『小兒夜尿症』。臨床上發現,5歲孩童中大約有10%~15%有尿床現象,10歲兒童約5%,13歲以後僅佔約1%;另外在性別方面,小男生的尿床比例較高,約是小女生的1.5倍,主因是男生生理發育較慢之故。

潘俊伸指出,造成小兒夜尿的原因是多發性的,少部分是因為泌尿系統或脊柱的畸形所造成,多數的患者則是起因於功能的失調,包括︰1.神經的發展較慢,2.睡眠形態尚未成熟,3.膀胱功能不夠成熟,4.夜抗利尿激素不足,5.遺傳因素。

根據書田診所小兒科門診統計發現,有夜尿的兒童,其中僅有6 %哺育母乳時間大於3個月,甚至完全沒有餵母乳;其中男女尿床比率為2:1。

母乳為何可以預防尿床?潘俊伸說明,由於母乳哺育可提供幼兒諸如視覺、生長、認知、及神經發展,主要是與母奶中含有較多的ω3及ω6 脂肪酸有關;而這些長鏈脂肪酸對於快速生長、脂溶性維生素及必需脂肪酸的合成是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此外,最近在美國所做的一項最新研究卻發現,如果曾經完全以母乳哺育至少3個月以上的兒童,將來發生尿床的機率遠低於其他未哺育母乳的兒童,主要原因在於母乳可促進嬰幼兒的腦神經發展,進而使膀胱的穩定度增加及改善泌尿道括約肌的控制機轉,因此餵母奶確實可減少小兒尿床的發生率。

至於小兒夜尿症的治療,潘俊伸指出以下三種方式:
(一)一般治療:

1.建議睡前少喝水,尤其是有利尿作用含咖啡因的碳酸飲料。
2.夜間叫醒小孩來上廁所,可減少尿床的機會和次數。

(二) 行為治療:
在白天儘量延長兩次小便的間隔時間,以增加膀胱的容積,使小朋友知道如何控制尿床。

(三) 藥物治療法:
抗利尿荷爾蒙。

最後,潘俊伸建議新手父母,哺育母乳對於小孩的成長有許多的助益,也可以避免尿床的發生。另外特別提醒家長,尿床對於兒童所造成的困擾,遠比想像中來得大。根據研究,尿床對自尊心的影響,不亞於一些其他嚴重的慢性病,但若能經過適當的治療,便能重拾自尊心。當小朋友出現尿床,倘家長置之不理或只顧責罵懲罰,不但不能停止尿床,還會使問題更加惡化,諸如不敢參加露營,更嚴重者則是成年後不敢與所愛的人發展親密關係或結婚,最後被迫孤獨一生。因此,「小兒夜尿症」並不是一個治不好的疾病,家長應與醫師配合,耐心對待孩子,才能根本解決尿床的問題。
本文作者: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 潘俊伸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