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認識「臨終尊嚴」 瞭解安寧療護真諦

文 / 花蓮北國泰聯合診所 許禮安醫師

在病人「臨終階段」與朝向死亡的變動過程中,我們通常是心虛且極端無能為力!和病人間沒有交集,有著遙遠距離,沒有溝通管道,不論語言文字、肢體動作、眼神交會,都已毫無用武之地。我說:不能用「講」的方式陪伴病人!某些志工以為光用「口頭禪」就可做好臨終陪伴,那是自欺欺人!

因為身體失去操弄語言文字的能力或能量,心智無法運作,於是「靈性」才有機會出頭,我們必須隨著病人的變化,調整家屬的心態去陪伴病人,同時必須有自知之明:在臨終病人面前,我們都只是「虛弱的存在」,陪伴者最好能夠承認自身的懦弱與無能,然後放下一切人為虛妄的執持。

在安寧療護中,我們都可能被病人的「傷口」震撼,並非眼中可見的病人身體傷口,而是「臨終處境」裡「生死共命」的「靈性」傷口。雖然「旁觀他人之痛苦」,我們卻都只是無能為力的「受傷的療癒者(wounded healer)」,但也因此發現自己的傷口,願意承認自身無能為力,於是才有機會獲得真正的療癒。

臨終是一趟心靈的旅程,病人是領先者,我們只是追隨者,即使我們身在臨終的現場,陪伴在臨終病人身邊,經常仍是無法綜觀全局。

因為「遮蔽」通常就在現場發生,而「臨在(presence)」反而是出現在他處。

口沫橫飛、語言文字飄滿時空,只能算是「心理支持」;沒有語言文字與肢體眼神的沈默與茫然景象,比較可能需要「靈性陪伴」。

不幸的是:健康者與正常人,通常無法不依靠語言文字與肢體眼神去進行人際溝通,於是我們使用平日擅長的語言文字,把「心理支持」描述成煞有介事的「靈性陪伴」。

另一種不幸是:當病人已進入「靈性」時空,醫護人員卻當成情緒沮喪或意識譫妄,找來精神科醫師會診,把病人貼上「精神狀態異常」標籤,進行「心理治療」與「精神藥物治療」。

令人忍不住質疑:到底是誰「精神狀態異常」?到底是誰「靈性狀態異常」?

真正「臨終陪伴」做最好的其實只有「臨終病人」,臨終病人透過病體,帶著病中經驗,前去與病友見面,這是當下的直接性,不是健康者或「癌症倖存者」探望病人那般虛假。

而且,因為謙卑與自認無用或不認得有用,而不試圖進行有用的「臨終陪伴」或「靈性陪伴」,於是,「無用之用,大用也」。

我曾對助念團演講:「有些佛教徒去助念,當往生者出現瑞相或笑容,會覺得自己很有功力與功德;若往生者仍面露凶相,就怪對方業障深重。

我認為:往生者的瑞相,是鼓勵大家繼續助念;往生者仍現凶相,應自責業障深重與功力淺薄,所以救度不了對方。」

有些安寧團隊把「臨終陪伴」的自然結局,當成工作人員的功勞;有些則把病人得到安寧團隊成員認可的「善終」,當成安寧服務成果指標。

我認為是不自量力「往自己臉上貼金」的行為或心態。在安寧服務中,我覺得躺在床上的每位病人都像一尊臥佛,請問是誰在做「臨終陪伴」啊?!

【註】本篇是筆者「病情世界分析:靈性的真諦」的摘要精華版。



許禮安醫師小檔案

現任:花蓮北國泰聯合診所

   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花蓮縣醫師公會理事

   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家庭醫學科駐院醫師

經歷:花蓮慈濟醫院家醫科及心蓮病房主治醫師

   東華大學兼任校醫、慈濟大學臨床講師

專長: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安寧緩和醫療專科醫師

網址:許禮安醫師的個人專區
本文作者:北國泰聯合診所 許禮安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