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吐奶,會不會影響小寶寶的成長和發育?

剛出生的寶寶,紅通通的小臉,每回餵他喝奶,只見他認真的吸著吸著,可是喝完奶,他總吐奶吐了一嘴,剛喝下去的奶,硬生生的又吐了出來,看得媽咪擔心的不得了。

寶寶怎麼會吐奶?

吐奶會不會影響他的生長發育?

怎樣的嘔吐是不正常的?

寶寶嘔吐的原因非常多,一般而言,我們可從兩分面來探討這個問題:

一、腸胃道引起的嘔吐

1. 生理性嘔吐:
剛出生的寶寶,胃腸發育仍不成熟,常會發生生理性的嘔吐症狀。如:一般吐奶{詳細資料請見文章下半段}。

2. 病理性嘔吐:
常見的疾病如:肥厚性幽門狹窄,這個病症的發生原因是寶寶的胃部出口(幽門)逐漸增厚,使胃部的食物不易流到十二指腸,所以餵奶時或餵奶後,口鼻常會頻繁的發生噴射式嘔吐,且體重呈現嚴重停滯,有明顯生長遲緩的現象,並有嚴重脫水、皮膚彈性差的症狀,寶寶若罹患這個疾病,通常在出生2∼3個禮拜症狀會陸續出現,所以寶寶若是有以上症狀,應儘快請小兒科醫師診治。這個病症可藉由超音波來確定診斷。

這樣的寶寶若是症狀嚴重,可先經由靜脈注射補充營養,並予以禁食,以暫時緩解症狀,但是仍需開刀治療,以恢復正常功能。其他如:先天性巨結腸症,在新生兒期也可能以嚴重腹脹合併嘔吐來表現。

數個月至一兩歲的寶寶如果有間斷性腹痛合併草莓醬大便及嘔吐,要小心是否為腸套疊,需要緊急處理以免腸子壞死。

3. 病毒感染:
常見的疾病如:輪狀病毒、腺病毒,這類型的病症在急性期時,常會頻繁的發生胃、消化道嘔吐、水瀉、拉肚子的症狀,影響孩子的消化功能。

這樣的寶寶若是胃腸症狀輕微,可藉由稀釋牛奶來降低乳糖濃度,或喝口服電解液來緩解﹔若是嘔吐、腹瀉症狀嚴重,而導致脫水則最好暫時禁食,讓腸胃道休息,改採靜脈注射補充營養,症狀改善後,再改喝無乳糖奶粉約兩週,以便使腸子的乳糖酵素恢復活性。

四到六個月以上較大寶寶若可吃副食品,則建議飲食儘量清淡,飲食原則為B(Banana香蕉泥)、R(Rice稀飯泥)、A(Apple蘋果泥)、T(Toast土司塊)、S(Saltin蘇打餅乾 ),以減輕寶寶的腸胃道負擔。

二、非腸胃道引起的嘔吐

1. 腦部異常:
水腦、腦部腫瘤、顱內外傷的寶寶,常會有眼神奇怪、慢性嘔吐、手腳活動力變差、或者抽筋的症狀。

2. 身體代謝異常:
寶寶若有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如:半乳糖血症,也會發生嘔吐的症狀。

3. 新生兒感染:
出生3個月內的寶寶常發生的感染疾病如:新生兒敗血症、腦膜炎,這些病症發生時間快,所以寶寶若有發燒、食慾不佳、嘔吐、活動力不佳的症狀,最好能住院進行全身檢查,並特別檢驗血液、尿液、脊髓液,以確定是否有細菌性感染。治療上,給予寶寶抗生素,以控制病情。

4. 過敏疾病:
寶寶若是罹患乳糖不耐症或對牛奶蛋白過敏,都可能發生嘔吐、腹瀉、血便的症狀,針對這類孩子,最好能餵哺母乳,以增強孩子的免疫力,而哺餵母乳的母親也必須避免攝取易過敏的食物,如:蝦蟹類海鮮、花生。

但是若要餵奶粉,針對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必須使用水解蛋白配方奶粉;而針對乳糖不耐症的寶寶,最好徵詢醫師立即更換特殊奶粉,等寶寶漸漸長大,乳糖脢功能逐漸正常,再慢慢換回一般奶粉。

所以父母在照顧寶寶時,若遇到孩子有嘔吐的症狀,千萬不能等閒視之,最好能先找醫師診斷後,再尋求進一步的照顧或治療。

吐奶的原因

寶寶在出生6個月內常會發生功能性嘔吐,這是因為他的胃食道括約肌(賁門)發育仍不成熟、胃容量較小且排空較慢、胃和食道的蠕動較差,只要稍加刺激便會吐奶,這種生理性的嘔吐,只要不影響成長發育,父母並不需要擔心。而寶寶在6個月大到1歲左右,胃腸發育成熟,嘔吐症狀即會慢慢改善。

治療吐奶的方式

1. 選擇適合的奶嘴:
寶寶太小,若奶嘴過大,則易吸入空氣,被嗆到。

2. 少量多餐:
寶寶若易吐奶,可能是一次喝進太多奶所造成,可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減輕因胃內部壓力過大而吐奶。

3. 適時改餵副食品:
若寶寶因胃食道逆流易吐奶,可在4個月大後開始添加副食品,如:米粉、麥粉,增加牛奶的濃稠度,以改善吐奶的症狀。

4. 拍背:
易吐奶的寶寶,可加強排氣,即在餵食牛奶後,把寶寶抱直輕拍背部,或上下撫摸,和奶一起喝進的空氣,就會隨著打嗝排出,寶寶就不會輕易吐奶。

5. 姿勢:
餵完奶後,為避免嘔吐的奶進入氣管被嗆到,造成吸入性肺炎,可讓寶寶左側躺約20分鐘,以加速胃排空。

6. 藥物治療:
少部份寶寶有嚴重的吐奶症狀,可藉由藥物來治療這個症狀。

新聞資料來源:臺安醫院
本文作者:臺安醫院 方旭彬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