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中醫是科學嗎?談兼具自然與人文的中醫!

醫學研究和作用的對像是人,具體地講是人的健康和疾病。而人則是精神和物質的共同體。人,不僅是自然的、物質的人,同時也是社會的、精神的人。

導致疾病的因素亦不僅僅局限於物理、化學以及微生物等外界物質因素,還有心理、精神、情感等非物質因素。從人生實際情況來看,心理、精神、情感等更加恒常和普通。

另外,治療疾病的途徑亦不僅僅局限於藥物和器械等物質途徑,還有心理、意識、精神、社會等非物質途徑。

在古代,科學尚未全面發展,各門學科僅以不同知識體系各自獨立地存在著,人們很少對各門知識本身的科學屬性加以反思。隨著近現代自然科學的迅速發展,人類知識急劇增加,人們的思維觀念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人們開始以研究客觀世界的眼光來審視各門知識與它們之間的區別,確認各門學科的科學屬性及其在科學體系中的位置。於是產生了科學的分類。

19世紀初,自然科學的範圍僅包括物理、化學、天文、地質、生物等,當時西方各種科學分類表,一直將醫學作為人類生命科學單獨設置,或直接置於人文科學之中,屬人的活動實踐的學問。

20世紀初,隨著科學決定主義的興起,醫學才逐漸失去了以前與哲學和自然科學同等的地位,降為自然科學中的一科。這種將人降格為物的科學觀,一直統治著現代醫學到現在。如此嚴重地窒息了醫學人文精神的發揮,阻礙了醫學向更加廣泛的空間發展。

由於現代醫學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是物理學、化學、生物學以及微生物學、解剖學等現代自然科學,因此,忽視醫學的人文屬性,對現代醫學來講,只是一種缺憾,尚不足以動搖其根本。

目前,西方已注意到這一點,提出了生物-心理-社會等醫學模式試圖加以糾正偏頗,當然還未融入主體醫學體系。問題在於,無視或取消中醫學的人文屬性,對中醫學來講,卻是性命攸關的大問題。

中醫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它產生於現代科學技術形成之前,其哲學體系、思維模式、價值觀念以及發展規律,與中國傳統文化一脈相承,水乳交融,休戚相關。

中醫學的人文屬性要比現代醫學應有的人文屬性強烈得多。這與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人文特徵是相一致的。中醫學的人文屬性貫穿於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如影隨形,不可分割。

傳統文化中的人文學科和人文知識,如陰陽、五行、易學、氣學、道學、儒學、哲學、道德、養生等,與傳統自然科學知識,如天文、時令、地理、生物(包括食物、藥物)、形體,以及醫療實踐等共同構成了中醫藥學龐大的文化背景和理論基礎。

可以說,沒有傳統人文知識作底蘊,中醫學根本不可能建立起有自己特色的理論體系。強行取消中醫學的人文屬性,必然導致中醫學理論的解體。

什麽是科學?知識層面上的科學,應是廣義的概念。應是人類各個方面的知識體系都包涵在其中,它應不僅包括自然科學,同時亦包括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也就是說,不僅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等是科學,哲學、美學、史學、法學、文學、經濟學、社會學等亦是科學。

它們之間的關係是平行的,各自有著自己的研究領域和獨立的理論體系。無論如何,也不可以用物理學、化學的理論來解釋文學、藝術、道德、宗教。

科學不同於科技。狹義的科學概念往往取代廣義的科學概念,從而將人們導入科學即是科技,或者將人文學科盡量納入實驗科學軌道,或者乾脆將人文學科排除於科學之外。

現在人們眼中的現代科學技術(即狹義的科學)正在成為真理的化身,久而久之,科學便泛化成了高度肯定的形容詞,與迷信、謬誤、愚昧、落後等貶義詞相對應,科學與不科學逐漸變成了判斷思想與理論正確與否的專用語。

科學不科學儼然成為對與錯的判斷。那麼人文科學都是迷信教條嗎?哲學、經濟、文學、語言、歷史、民族、宗教、情報等研究,難道都是落伍與愚昧嗎?

古代有沒有科學?我認為古代有科學是毫無疑問的。如果科學定位於現代自然科學,則古代無科學也是毫無疑問的。若按照嚴格科學的定位,則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均不能成立了。因為人文知識與社會知識不是自然科學也是顯而易見的。

我在長庚醫院與振興醫院服務時,常常與其他醫師談論中西醫結合,如果雙方不是平等地交流,而是一方科學一方不科學,不科學的一方必須改頭換面、脫胎換骨為科學的一方,那還叫什麽結合?

何不設想一下:如果現代醫學中的病因學、病理學、解剖學、藥理學、微生物學等全部改成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說、臟象學說、六淫七情學說、四氣五味學說,那西醫還叫西醫嗎?把中醫學擺在一個正確的位置上,才能擺脫總是被質疑,被改造、被否定的被動境況。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來講,諸多理論體系是天人合一、主客不分的。
例如氣學中的氣:

從天到地  (如天氣、節氣;地氣、瘴氣等),
從自然到人 (如朔氣、暑氣;志氣、福氣等),
從個人到社會(如力氣、秀氣;習氣、風氣等),
從人體到人品(如營氣、衛氣;正氣、骨氣等),
從秉賦到文章(如才氣、脾氣;氣韻、氣勢等),
從意識到行為(如豪氣、膽氣;煉氣、布氣等),
從精神到物質(如浩氣、神氣;水氣、精氣等),

無處不在,無所不備。

由此可知,古代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界限常常處於模糊不清、相互交叉的狀態。其實,中醫學幾乎與人文科學完全一致。說中醫學是一門兼具自然科學的人文學科又何嘗不可?

中醫學兼具自然與人文屬性,古人對此早有論述:“醫也者,順天應時,測氣之偏,適人之情,體物之理”(清•吳瑭《溫病條辨•解兒難》)。“不涪天理,不可與言醫;不解人情,不可與言醫……明乎醫,可以治國家”(清•邵登瀛《四時病機•之一》)。

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從中醫學的臟象學、病因學、診斷學、治療學,以及養生學等方面進行剖析。有哪一處不體現著“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的思想呢?中醫是一種實踐科學而不是實驗科學,古人將其放在方技(個人的技藝)中,這是很客觀的。

中醫臨証注重的是醫家的主體思維活動:“以意治病,最為上一乘”(清•石壽棠《醫原•用藥大要論》)。“醫者,意也。善於用意,即為良醫”(唐•孫思邈《千金翼方•針灸上》)。

在劉道清先生主編的《中醫名言大辭典》上,載錄直接明言“醫者,意也”的著名醫家就有陶弘景、孫思邈、朱震亨、萬全、張介賓、劉純、程杏軒、趙學敏等多位。實際上古代醫家作如是觀者遠遠不止此數。

唯科學主義,是指對現代自然科學技術的迷信,把對科學的崇拜推向極端。唯科學主義的主要理念有認為現代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唯一正確有效的方法,只有採用這一方法獲得的知識才能稱得上科學。還有相信科學萬能,認為人和社會同物質世界一樣可以按實驗者的意圖進行實驗操作。再者是用自然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來檢驗非自然科學知識和其他文化形態。

在西方,17世紀開始,科學把宗教從君臨一切的神壇上拉了下來,可如今自己卻佔據了神壇,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科學已成為衡量、仲裁一切知識真偽的準繩。科學一詞已變成了真理的同義詞,變成了表示絕對正確的形容詞。

但是,科學主義畢竟是一種極端思潮,它違反了科學的原始精神,甚至科學本身也在為此付出代價。文化是多元的,知識是多維的。各門學科、各種知識體系都有著其他學科和知識體系不可取代的功能,它們都在不同領域、不同層面上揭示著某種真理和價值。

一旦把狹義的科學觀念擴大到人類的一切知識領域,尤其是試圖涵蓋人文學科和人類社會時,它就不可避免地走上極端,給其他文化領域以及人類社會造成傷害。科學主義抹殺了現實世界的未知成分,取消了認識世界的主體參與和人文精神,無視其他知識體系獲取真理的有效途徑,把科學絕對化。

把自然科學的實証方法當作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唯一有效方法,以至於把歷史、文化、社會和人亦當作可以隨意操作的實驗對象,在客觀上也就否定了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的差異性,否定了文化形態的多元性和各門學科的獨立性。

1914年袁世凱主持北洋軍閥政府,當時的教育總長汪大燮公開提出廢止中醫中藥,取締中醫教育。1929年汪精衛主持的國民政府通過余雲岫等人提出的“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禁止開辦中醫學校和中醫醫院,停止中醫個體行醫。

按照唯科學主義的理念來看中醫,中醫學必然是不科學的,因為它不是建立在實驗實証基礎上的科學。中醫學依靠的是主體直覺和感性積累,運用的是傳統哲學思辯,其主要概念如陰陽、五行、道、氣、臟象、升降沈浮、虛實寒熱等都帶有主體的思辯色彩,既玄奧又模糊,難以像現代科學那樣用數學語言加以表達。

中醫學表述的方式形象化、意象化,與現代科學以公式、公理、定律的表述方式完全不同。中醫學理論體系數千年不變,充滿神秘感,與現代科學不斷更新創造的發展模式亦不相同。唯科學主義認為中醫學必須接受現代科學的洗禮與改造,必須脫胎換骨。

於是,中醫學就一直圍繞著科學殿堂在打轉轉。廢止中醫者視中醫為阻礙現代科學發展之洪水猛獸,而主張把中醫扼殺於科學殿堂之外;主張中醫現代化者則把中醫的空殼拉入現代科學殿堂,而把中醫的靈魂實質拒之於科學殿堂之外;而為中醫辯護者,則大多牽強附會,一廂情願地論証中醫的科學性,希望把中醫拉進現代科學殿堂。

醫學本身具有人文和自然的雙重屬性,而中醫學的人文屬性更為突出。個人認為,應當高度重視中醫學的人文屬性。發現和承認中醫學具有強烈的人文屬性,有助於全面地把握中醫理論體系的本質,也有助於給現代科學研究中醫藥一個正確的定位。

中醫學只要衝出唯科學主義的陰影,充分發揮自己的特色,在拓展醫學發展的空間上完全可以大有作為,中醫藥對人類生命的貢獻也必將為世界矚目。

鄧正梁醫師的個人專區
現任:天明內湖中醫診所院長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中醫內科駐院醫師
學歷: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班研究
   長庚大學傳統醫學研究所
經歷:振興復健醫學中心中醫科主治醫師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內二科總醫師
專長:紅斑性狼瘡、慢性肝炎、慢性腎衰竭、甲狀腺亢進
網址:鄧正梁醫師的個人專區
本文作者:天明內湖中醫診所 鄧正梁中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