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認識好發於春、冬二季的傳染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ㄧ、認識疾病

(一)疾病確認:
   為一種猝發性疾病,常見症狀有發燒、劇烈頭痛、噁心、嘔吐、
   頸部僵直、出血性皮疹、粉紅斑及精神學症狀,如精神錯亂
   (譫妄)、昏迷、抽搐。偶爾會出現猛爆性敗血症(Septicaemia)
   個案,發作時會立即出現瘀斑及休克。

(二)致病因子:
   腦膜炎雙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

(三)發生情形:
   腦膜炎雙球菌的感染為世界性,好發於春、冬二季(約每年11月
   至隔年3月),目前國際主要的流行地區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
   洲地區。

   臺灣在1911年後曾有二段高發生率時期(1919∼1926年、
   1933∼1946年),當時平均每年報告病例數約300例,最高曾達
   每年600例以上。
   臺灣於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年分別通報34、80
   、81、38、38及39例病例(平均51.7例),確定病例分別有人。
 
(四)傳染方式:
   直接接觸感染者的喉嚨和鼻腔分泌物或飛沫。

(五)潛伏期:
   2∼10天,通常為3∼4天。

(六)可傳染期:
   持續到口鼻分泌物不再含菌為止。

(七)感受性及抵抗力:
   臨床疾病的感受性相當低,並隨著年齡增加而下降。血清中補體
   缺乏者、脾臟功能缺乏或無脾臟者為高危險群。無症狀的感染者
   亦會產生免疫力,但維持期間不明。

(八)病例定義: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之臨床性病徵包括發燒、劇烈頭痛、噁心、嘔
   吐、頸部僵直、出血性皮疹、粉紅斑,並伴有譫妄、抽搐或昏迷
   現象或腦脊髓液抹片檢出革蘭氏陰性雙球菌。

二、預防保健

(一)預防措施:
   1、教育民眾避免接觸病人或帶菌者的鼻咽分泌物、飛沫,有良
   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並避免到過度擁擠、通風不良的場所。改善
   居住和工作環境的擁擠度,如軍營、學校。

(二)預防接種:
   疫苗:現有疫苗對A、C、Y及W135型有效,B型尚無有效疫苗。
   國際間目前僅建議針對高危險群或至流行區域的人接種,一般民
   眾不建議使用。

三、治療照護:

診斷確定前給cefotaxime或ampicillin,診斷確定後以注射penicillin優先考慮,若菌種對磺胺藥物敏感,也可使用sulfadiazine。抗生素治療越快越好,故應在臨床懷疑時即開始,不應等到培養證實以後。對於小孩子,在培養證實以前,治療所使用的藥物應同時對Haemophilus influenzae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有效(ampicillin優先選用,有時需加上第三代cephalosporin或chloramphenicol)。因penicillin無法根除鼻咽帶菌,故出院前應給予rifampin,劑量同預防性投藥。


新聞資料來源: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