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我家有個過動兒!談「注意力缺乏過動障礙」的處理∼

文�蘇澳榮民醫院精神科主任 謝遠達醫師

什麼叫過動兒?就學理上來說,「過動兒」正式的名稱為“注意力缺乏過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主要的問題表現在三個層面:注意力不易集中,活動量過多,行為衝動。其臨床表現包括有:

一、注意力不集中:

無法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工作或遊戲;外界一有什麼聲音或刺激,馬上就被轉移;與他們面對面講話時,常讓人有一種感覺『他好像並沒有在聽』。雖然也可以與同年齡的小朋友一起玩,大多偏向動態性的遊戲,而且常會去干擾他人,使遊戲沒有辦法繼續,對於靜態的遊戲更是無法完成,做功課或遊戲時比較不能注意到細節或常因粗心大意而做錯,而且不能重頭到尾,對於需要持久集中精神的事如作業,會逃避或拒絕去做;工作或活動所需的東西,不知放在哪裡,嚴重的甚至連每天常規的事都會忘記。

二、活動量過多:

在學齡前,大部分的人對他們的評語多是「活潑、好動」、「調皮搗蛋」。常常看到的是沒有辦法好好地坐在椅子上,不是動手動腳、扭動身體、就是坐立不安、上課時離開座位、跑來跑去、跳上跳下、靜不下來,不能從事靜態活動,有的話很多。

三、行為衝動:

常還未聽完問題就回答,常打斷別人的談話或活動,不能乖乖的排隊等候。突然出手碰人,未經他人同意,擅自拿取他人物品,不管是否危險,他想做就做。不是每一位過動兒都有以上所有的症狀。有些孩子的表現以注意力不集中為主,有些則是以活動量多及衝動為主,有些則是同時合併以上三種特性。這些症狀在七歲之前,就已存在,而且會對學業,工作及人際關係上造成不良影響。

過動兒的病因是什麼?在目前生物精神醫學發展下,已經有些證據顯示它是大腦的細微功能欠佳的結果,特別在大腦前額部分。有可能是先天的或後天因素造成。因為這種病變在生化生理的分子層面,所以腦波或電腦斷層檢查都無法檢測出來,不需刻意花錢去做,其診斷主要由醫師經由病史、臨床表徵及行為表現來確定診斷。

過動兒如果不治療,長大了會好嗎?

根據國外研究結果,過動兒至青少年後,好動情形逐漸改善,自然寬解都發生在12∼20歲之間,三分之一的病童在長大成人後症狀可恢復與正常人一樣,而三分之一的個案雖然好動現象消失,但注意力不集中及衝動仍然存在,而有三分之一的個案因無法適應學校及家庭,而淪為不良少年或發展出反社會行為、情緒障礙或藥物濫用等問題。這些孩子如果不經過治療或特別處理,因為他們注意力不集中、行動衝動、活動量高等特質,使得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無論是在課業學習、人際關係方面,比較容易造成問題。

包括〈1〉課業學習及表現不理想;〈2〉人際關係不好,易受同儕排擠;〈3〉時常遭到父母或老師責罵,缺乏自信;〈4〉合併續發的親子關係、學校及社會適應不良、學習障礙及情緒問題。為了防範日後問題變本加厲,嚴重的個案早期藥物症狀治療是很重要的,若再配合相關的行為、環境及心理治療,會使藥物的療效及行為的改善更加長遠及穩定。

小孩有這些情形,該怎麼辦?

對於有以上情形的孩子,造成父母親照顧及孩童學習上的障礙時,最好是帶到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加以評估。如果確定符合過動兒的診斷,一般處理的原則可分為幾個層面,前提是父母要能夠瞭解孩子有這些行為並非來自故意、品行差或不聽話,也並不完全是某一方面管教不當、過度寵愛所造成。

雖然病因的說法不一,但總括起來還是與其先天與後天的身體因素有關,互相埋怨指責並無法解決問題,接受這個孩子先天上就是屬於這種體質,這些行為一大部分是由於他們體質上無法改變的因素造成,在這樣的基礎上,需要父母師長與孩子一同努力,共同針對問題加以解決。


新聞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