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過年,給我走著瞧__泡湯走春,來一場水中運動!

逢年過節又冬日,正是泡湯的旺季,每每天氣漸涼,各地溫泉區就開始熱絡起來。近年來流行所謂的「溫泉水療」,從簡單的沖擊泉到複雜的套裝設施,若從醫學角度嚴格來看,水療其實就是「水中的運動治療」,利用水的阻力、浮力等,從事肌力訓練、柔軟訓練、體能訓練(心肺耐力訓練)。這些訓練對於關節炎、中風、五十肩、脊椎側彎、小兒麻痺、肩膀酸痛等等症狀都有復健的療效。加上水又能有良好的支持與保護作用,可使身體受到傷害的機率減到最低,因此近年來醫學上相當盛行此種輔助治療。

坊間目前流行的各種水療,是源自德國的KURHAUS水療法。其觀念是藉由物理、化學及環境等三方面因子加以整合,發展出近20種的療程。藉助溫泉的溫熱及浸泡效果,加上水柱沖擊的壓力,以及水本身的浮力,來達到療效。水療在歐美已行之有年,不過這些水療法,最好都還是需要經過醫師及專業顧問師的建議,針對個人體質來進行適度的調整,以免對身體造成不良的影響。

目前台灣溫泉區多半沒有專業的輔導與建議,民眾在自行進行「水療」活動時,千萬要小心。水療時水柱的壓力應多大、應沖多久、幾次,往往因人而異、差別相當大。之前就發生過因衝擊水柱過強造成肩膀受傷腫大的病例,這是水壓不當施力的結果。有些民眾喜歡以高壓水柱長時間沖擊頸部及背部當作按摩,其實時間過久,都可能造成不可復原的傷害。

對泡溫泉的時間及次數來說,有些人認為泡溫泉的時間愈長愈好,這並不是一個正確的觀念。雖然大體來說,泡溫泉是對人體的健康有所助益,但前題是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溫泉來泡,不但如此,溫度的高低,水壓、姿勢等也都有連帶的關係,甚至會影響個人的安全。

一般而言,泡溫泉最長不要超過四十至六十分鐘,每天以三次為限。而且,每次浸泡三至五分鐘後最好就起身稍做休息再入浴浸泡,這樣才能真正收到泡溫泉的效果,而且最好是從較低的水溫開始,讓身體慢慢習慣。不過,有些溫泉浴池的水溫,尤其是大眾浴池,都在四十二度左右,且無法自由調整溫度,這時不要一下子就整個身體浸入溫泉裏頭。

在進入較高溫度的浴池之前最好先用溫泉水淋在身上數次,然後從腳部開始慢慢地進入浴池之中,這樣能減輕心臟的負擔,不致造成一時性的血壓急速上昇。入浴後一開始先浸泡到胸部,慢慢地再漸進至肩膀處。除非是有特別的機能訓練治療課程,否則最好將手腳伸直,靜靜地泡在溫泉裏頭,讓身心都沉澱下來。泡個三至五分鐘後請起身休息一下,再進入浴池中,這樣會大幅降低腦貧血、腦溢血、心臟病發作等的機會。


新聞資料來源:嘉信健康銀行健康小常識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