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中醫食療學】飲膳講究因人因地因時之不同而不同!

文�天明內湖中醫診所院長 鄧正梁醫師

食飲有節、辨証施食、藥食結合、因人因地因時制宜等理論觀點是中醫食療學的特色內容。

(1)食飲有節

早在2000多年前的《內經》中就將食飲食有節作為健康長壽的重要內容,認識到飲食無節,“以酒為漿,以妄為常”是早衰的原因之一。食飲有節的第一個含義是飲食量要適當。吃的太少、喝的太少肯定不行,而食飲無節的主要表現是過量。《內經》:“飲食自倍,脾胃乃傷……卒然多食飲……則腸滿……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因而大飲,則氣逆。”《千金方》:“飲食過多則積聚,渴飲過多則成痰。”均說明過度飲食能造成脾胃病、腹脹、痔瘡、積聚、痰飲等諸多疾病。所以《蠢子醫》一書中說“縱然適口莫亂食,只食八分便已足”。

食飲有節的第二個含義是飲食的內容要全面。中醫歷來提倡葷素適當,清淡為佳,也早就認識到過食肥甘之品,營養過剩可導致消渴(糖尿病)、肥胖、痔瘡癤腫等疾病。

中醫認為辛、甘、酸、苦、鹹五味不可缺少,也不可偏食。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酸入肝,鹹入腎。過食辛傷肺,過食苦傷心,過食酸傷肝,過食甘(甜)傷脾,過食鹹傷腎,五臟受傷,則可產生眾多疾患。還強調穀、肉、果、菜等食物的全面與均衡,食物種類不能太單一,《內經》有“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之說,五穀、五果、五畜、五菜是泛指糧食、瓜果、肉食、蔬菜,並不局限於各五種,實質上是保証人體營養的全面與合理,有重要的指導價值。

當然,講究飲食均衡的另一方面,就是在同一時間內進食品種不能太多太雜。《千金方》:“食不欲雜,雜則或有所犯,有所犯者,或有所傷,或多時雖無災苦,積久為人作患。”食不欲雜,一是減輕胃腸負擔,二是避免不同食 物同食的副反應,如蟹與柿子同時食用會產生腹痛腹瀉等。

食飲有節的第三個含義是食飲的溫度要適中,不可過熱過冷。即《內經》所說的“飲食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中適”。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健康,免生疾病。“形寒飲冷則傷肺”,過食生冷或過於熱燙,則傷脾胃。

(2)辨証施食

食療的應用必須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若不加辨証隨意進食,往往有害無益。食療前要根據個人的體質、脈舌、症候等分辨陰陽、表裏、寒熱、虛實,病在何臟何腑等等。寒性病用溫熱類飲食,如蔥、薑、椒、桂。熱性病用寒涼的飲食,如綠豆、梨、西瓜等。脾虛食山藥粥,腎虛食板栗、核桃,肺燥用蜂蜜,積食用山楂等。只有在準確辨証,合理用食的情況下,才能有利無弊,治病於無形之中。

(3)藥食結合

中醫歷來主張疾病的治療與康復,不能光憑藥物,要藥治食養相結合。《內經》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穀肉果菜,食養盡之,勿使過之,傷其正也。”這一段話的意思是說,用有劇毒的藥物治療的話,病去六成就行了,用一般有毒性的藥物治療,病去七成就要停藥,用有輕微副反應的藥物治療,病去八成就停藥,即使沒有一點毒副反應的藥物,病去九成就要停藥,然後用穀肉果菜的食療方法達到痊癒。不能用藥太過,以防損傷人體正氣。

唐代孫思邈則主張治療疾病先用食療,食療不行的話,然後用藥,即“夫為醫者,當需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用藥”。這種藥物和食養相結合的方法,受到歷代醫家的肯定。即使“攻邪派”的代表人物張子和,也有藥治為先,食養善後之論,他說:“余雖用補,未嘗不用攻藥居其先,何也?蓋邪未去,不可言補,補之適足資寇,故病蠲之後,莫若以五穀養之,五果助之,五畜益之,五菜充之。”當然,實際過程中,藥食如何結合,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4)因人因地因時制宜

任何事物都不能一概而論,食療也是如此。針對性越強,效果就越好。人有老少、胖瘦不同,秉性各異;老人脾胃漸虧,體質衰退,飲食以清淡、溫暖、可口、軟爛為佳。小兒飢飽無度,且父母易於關心過度,要注意節食,所謂“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飢和寒”。體胖之人,勸其多吃蔬菜,少吃肥甘;體瘦之人,則與之相反;無病之人,也常有偏熱偏寒等體質差異,須分別對待。有痔瘡者避免食辛辣;有皮膚病者,不要吃魚蝦、蔥、蒜之類;有水腫者,當少食或忌鹽。有的人非常想吃的東西,食後也覺舒暢則要適當滿足,即清代名醫葉天士所說的“食人自適者,即胃喜為補”。

食療也要依據不同地理位置作不同處理,西北地區,風土剛燥,地處東南則濕熱為多,飲食風味也當有異,應有所區別。中醫還強調隨四季的不同,食物要有所改變。唐代名醫王冰說:“春宜涼,夏宜寒,秋宜溫,冬宜熱,此時之宜,不可不順。”《飲膳正要》:春氣溫宜食麥以涼之,夏氣熱宜食菽以寒之,秋氣燥宜食麻以擱其燥,冬氣寒宜食棗以治其寒。”總之,食療要因人因地因時之不同而不同。


鄧正梁醫師小檔案
現任:天明內湖中醫診所院長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中醫內科駐院醫師
學歷: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班研究
   長庚大學傳統醫學研究所
經歷:振興復健醫學中心中醫科主治醫師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內二科總醫師
專長:紅斑性狼瘡、慢性肝炎、慢性腎衰竭、甲狀腺亢進
網址:鄧正梁醫師的個人專區
本文作者:鄧正梁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