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走路時腿痛,小心周邊動脈血管疾病∼誰是高危險群?

文�基隆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 郭昇峰醫師

周奶奶平時身體硬朗,但最近感覺腿部偶爾疼痛,走路時疼痛加劇,但是稍加休息後疼痛就會解除,所以周奶奶也不以為意。就這樣過了一年,有一天周奶奶突然胸痛送醫,原來是心臟病發作,所幸及時送醫才撿回一條命,但是家屬很納悶,周奶奶平時除了腳痛,走路走不久外,從來不知道他有心臟病啊!

原來,周奶奶腳痛的症狀叫做「間歇性跛行」,是「周邊動脈血管疾病」最早期的表徵。主因是周邊動脈血管(供應血液給手和腳的動脈)因為硬化以及長期脂質的堆積,形成斑塊,斑塊損傷或破裂導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阻塞血管,造成身體下半部的供血減少,輕則表現為間歇性跛行,嚴重則會造成下肢組織壞死,形成壞疽甚至導致截肢。

而這樣的血管病變過程不止存在於週邊動脈,也同時存在於心臟的冠狀動脈以及腦血管,若阻塞在冠狀動脈就會造成心臟病發,如心肌梗塞或心絞痛;若阻塞在腦血管就會造成缺血性中風。因此周邊動脈血管疾病與心臟病和中風息息相關。有研究指出,罹患周邊動脈血管疾病的人比一般人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高四倍,其中風的危險也比一般人高二到三倍。因此對於周邊動脈血管疾病的人來說,很重要的課題是要預防心肌梗塞和中風的發生。

周邊動脈血管疾病的診斷通常以ABI指數(手脕與腳踝的血壓比值)小於0.9來判定。其治療方式有藥物治療、介入性治療以及生活型態的調整。在藥物治療方面,除了控制血壓、血脂外,最重要的就是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保栓通(Plavix),這類藥物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的形成,進而預防心肌梗塞、中風或因血管疾病導致死亡的危險。

特別針對週邊動脈血管疾病的病人,保栓通的療效比阿斯匹靈約好上23.8%,且較沒有腸胃道的副作用。另外也會搭配一些血管擴張的藥物來緩解間歇性跛行的症狀。若阻塞情況較嚴重,無法單以藥物治療時,就會進行介入性治療,如裝置支架將阻塞處撐開。再嚴重一點則可能進行血管繞道手術。

不管是介入性治療或是繞道手術後,仍需要長期輔以抗血小板藥物治療。再來就是生活型態的改變,務必要戒菸、控制體重、多運動等。最後提醒大家,若有症狀出現,請及時就醫,千萬不要讓小病拖成大病,威脅生命安全!
本文作者:基隆長庚醫院郭昇峰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