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重陽佳節話茱萸,談傳說中的藥!

文�天明內湖中醫診所院長 鄧正梁醫師

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古代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關於重陽節的名稱,古代把六稱為陰數,把九稱為陽數,九月初九正好是兩個陽數重合,所以叫重陽節,又叫重九。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後,侍候戚夫人的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外,嫁予平民為妻。賈某傳出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可見,那時候就開始過重陽節。

唐代詩人王維的著名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它抒發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懷念,情真意切、發自肺腑。

重陽節有插茱萸的民間習俗。據梁關均《續齊諧記》記載:東漢時,汝南有一個叫桓景的學生,拜博學多才弗長房為師。一天,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日你家將有大禍降臨。桓景一聽急了,連忙請教老師怎麼辦。老師說,在這一天全家人要用絳色各做一個小袋,裏面裝上茱萸,繫在臂上,都出去登上高山,飲菊花酒,就可以避開。

之後桓景照樣做了,果然全家人安然無恙。晚上回家後,看見家裏的雞犬牛羊全都暴病死了。長房知道後說,這是代替你們了。這個傳說雖為無稽之談,但從那以後,重陽日登高飲酒,戴茱萸或插新成熟的茱萸枝葉果實,就流傳為一種風俗。

茱萸是一種中藥材。茱萸入藥,早在我國最早的藥物專著《神農本草經》中就有了記載。但是,中藥裏有兩種茱萸,一種叫山茱萸,一種叫吳茱萸,其功能和藥效完全不一樣。

山茱萸,為山茱萸科,落葉小喬木。中醫以果肉入藥,性微溫,味酸澀。有溫補肝腎、固澀精氣的功能,主治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陽痿遺精、小便頻數等症。

吳茱萸,又叫吳萸,為芸香料,落葉小喬木。中醫以沒有成熟的果實入藥,性熱,味苦辛,有小毒。有溫中止痛的功能,主治胃寒疼痛、腹痛、嘔吐稀涎、泄瀉等症。

在登高活動中,歷代詩人們寫下了許多“重陽詩”、“登高詩”和“重九詩”。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九日登巴陵洞庭水寫詩》中說:“九日天氣晴,登高無秋雲;造化辟山嶽,了然楚漢分。”孟浩然在《秋登萬山寄張五》中寫:“天邊樹若養,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唐代邊塞詩人岑參,也有《阿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一詩:“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大詩人杜甫則在《九日》詩中道:“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當然,流傳最廣的“重陽詩”還是唐代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此詩句真切地寫出了重陽登高活動和詩人與友人的深厚情誼。此後,宋人韓元吉,還有一首好詞《水調歌頭•水洞》,其中寫道:“今日俄重久,莫負菊花開。試尋高處,攜手躡屐上崔嵬……細把茱萸看,一醉莫徘徊。”



鄧正梁醫師小檔案
現任:天明內湖中醫診所院長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中醫內科駐院醫師
學歷: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班研究
   長庚大學傳統醫學研究所
經歷:振興復健醫學中心中醫科主治醫師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內二科總醫師
專長:紅斑性狼瘡、慢性肝炎、慢性腎衰竭、甲狀腺亢進
網址:鄧正梁醫師的個人專區
本文作者:鄧正梁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